長庚研究證實 年齡不是接受脊椎手術禁忌
新網記者歸鴻亭台北報導
2019/1/1 下午 08:42:10 / 醫療保健
脊椎問題經常困擾年長者,需要開刀治療時更是心生恐懼。林口長庚醫院為釐清病患疑慮,針對38位年齡超過80歲且接受過腰椎手術的病人做回溯性研究,結果他們的骨融合達成率約82%,與65至79歲對照組病人的89%相差不多,顯示年齡本身不是接受腰椎減壓鋼釘融合手術的禁忌,只要經過適當的評估與準備,80歲以上的長者也可經由手術來改善生活品質。
 |
經由適當的評估與術前的準備,即使是年長的病人也可以安心的接受脊椎手術。(林口長庚紀念醫院提供) |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骨科主治醫師廖振中表示,85歲的陳爺爺,有高血壓病史,下背痛併下肢坐骨神經痛已經10多年。起初症狀輕微,在住家附近醫院就診偶爾吃個藥做做復健也還過得去,但80歲之後症狀加劇,尤其是兩三年前需要每天服藥才能減輕下背和坐骨神經的疼痛,而且步行距離愈來愈短,走不了3分鐘就因為下肢痠麻需要休息,做復健也不見改善,嚴重影響退休生活,因此到大醫院就診。
經X光檢查為第4、5腰椎滑脫,核磁共振檢查確診為第4、5腰椎脊椎管狹窄壓迫腰椎神經,需要開刀治療,陳爺爺和家人頓時陷入兩難,既擔心脊椎手術風險,又不希望陳爺爺繼續活在疼痛的日子裡,經與醫師討論後,決定接受「腰椎後位減壓融合骨釘固定手術」。
手術至今超過2年,以「視覺類比量表」評估疼痛狀況,10分最痛、0分為完全不痛,結果陳爺爺下背痛從術前7分進步至1分,下肢疼痛感從術前7分進步至0分。以「歐式下背不適應指數」評量,也由術前的34分進步到7分。現在陳爺爺可以每天早上健走超過30分鐘而不需要休息,過著舒適的退休生活。
像陳爺爺的例子在脊椎門診裡並不少見,人類活得愈久使用身體時間越長,腰椎滑脫或腰椎側彎合併椎管狹窄症這種退化性疾病就越常發生,患者會出現腰痛延伸至臀部或大腿後側,或者是走一小段路雙下肢就會有抽痛、麻木感,必須停下來休息才能緩解,這時都需要靠手術治療。
但這些年長者,尤其是超過80歲以上的長者常常會問,「我活到這麼大歲數開刀好嗎?」尤其是脊椎手術,他們通常會害怕手術不成功造成癱瘓,不僅對自己也對家人造成負擔。由於台灣民眾平均壽命逐漸加長,根據世界衛生組織預估,到2050年全球的男性平均壽命為81.1歲,女性為86.6歲,因此需要接受脊椎手術的年長者恐將增多,醫生也會遇上越來越多病人有相同的疑問。
為幫助病人與家屬釐清疑慮,林口長庚醫院骨科將近年來年齡超過80歲接受過腰椎手術的病人做回溯性研究。從2010年1月到2012年12月共有38位80歲以上因為腰脊椎滑脫併脊椎骨管狹窄而手術的病人;另外,在資料庫中挑選因為相同疾病接受相同手術方式的65至79歲的病人當對照組共38人,比較這兩組病人的術前研究、手術中情況,以及術後臨床和X光鋼釘位置與骨融合的結果,尤其是探討80歲以上的病人是否有較多的併發症產生。
廖振中指出,8結果顯示,這些80歲以上的病人術後隔天就可坐起,術後3~4天即能進行站立和走路訓練,新增壓迫性骨折之骨質疏鬆人數為5人,比對照組增加4人,相對較為骨質疏鬆,並有較多的合併內科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等,與對照組比例為1.84:1.13,而開刀平均時間亦較多25分鐘。
但從術後恢復情況以及最後的臨床結果顯示,80歲以上的病人和對照組並無差異,僅有5人有鋼釘鬆脫、肺炎、尿路感染、傷口表面感染等輕微的併發症,但沒有神經損傷的情形發生;對照組也有3人有傷口感染、鋼釘位置不適合重新調整等輕微的併發症,兩者均未有手術造成癱瘓的狀況。兩年後的追蹤檢查結果,這些80歲以上病人的骨融合達成率約82%,與對照組89%相差不多。
從這項研究顯示,年齡本身不是接受腰椎減壓鋼釘融合手術的禁忌;年齡的意義代表病人可能有較多內在疾病的可能性,但是經過適當的治療與控制本身內在疾病的問題,並透過完善的手術術前準備與計畫,這些80歲以上的長者也可經由手術來改善他們的生活品質。此研究於2016年北美脊椎醫學會夏季會議發表(North American Spine Society, summer meeting),文章內容於2018年5月刊登在脊椎手術的醫學雜誌《脊柱》(The Spine Journal),跟全世界的脊椎外科醫師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