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博館新增14經絡銅人模型 教你打通任督二脈
新網記者林彥才台中報導
2019/2/27 下午 05:04:12 / 經史子集
近年對於針灸、穴道醫學的研究日漸增多,民眾可透過此模型尋找身體上的各類型經絡與穴道,進而體驗到不同穴位所帶來相異的身體感受,並對自我醫療保健有更多的認識。科博館中國醫藥廳針灸單元原即有展示兩座人體模型,一座是仿製的「鍼灸銅人」,一座是「電動針灸人」,如今再增加一座「現代14經絡銅人模型」,配合潘隆森醫師編著《簡明銅人穴道圖譜》,希望讓觀眾更方便近身觀察人體身上的經絡穴位。
|
「現代14經絡銅人模型」,配合潘隆森醫師編著《簡明銅人穴道圖譜》電子書,希望讓觀眾更方便近身觀察人體身上的經絡穴位。(科博館提供) |
科博館館長孫維新表示,該館期許醫學透過科學教育的結合,讓民眾更深入了解醫學領域,14經絡就像14條快速道路一樣,交流道則是通暢的關鍵之一。此次展出的「現代14經絡銅人模型」,以玻璃纖維製成,後塗以金粉,高190公分、重25公斤。銅人上的穴道名稱、編號、尺寸距離皆符合WHO之標準,且額外標上經外奇穴,包含頭部21穴、胸腹部6穴、背部15穴、上肢部14穴、下肢部13穴等數十個穴位。
|
科博館中國醫藥廳3座人體模型。(科博館提供) |
世界最早的人體模型出現在北宋,太醫院翰林醫官王惟一曾鑄成帶有經絡穴位的銅人,並寫成《銅人腧穴針灸圖經》一書。而潘隆森醫師編著《簡明銅人穴道圖譜》一書,搭配銅人使用,系統性的介紹人體內的14條經絡和穴道,並詳述穴位找法與臨床上的主治療效。為能協助推廣,科博館將《簡明銅人穴道圖譜》轉成電子書,與北宋醫官王惟一的《銅人腧穴針灸圖經》和明代獸醫喻本元、喻本亨兄弟的《元亨療馬集》一併,透過觸控式面板,不僅增加觀眾翻閱上的便利性,也更能夠達到模型與圖譜相互參照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