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加至最愛
檢視信箱
進入商場
前往藝坊
 
現在時間 現在時間

Hi, 您尚未登入喔! 會員 登入 註冊

略過巡覽連結

催生共融劇場 文化部兩廳院攜手合辦藝術共融工作坊


新網記者歸鴻亭台北報導
2019/7/11 下午 07:58:00 / 文化藝術

 文化部為推動文化平權計畫,回到以人為本的友善劇場初衷,今(11)日特別國家兩廳院,邀請全國各縣市表演場館人員及演藝團隊代表150人,於國家兩廳院舉辦「藝術共融工作坊」,透過專題講座與分組工作坊,以藝術共融、共融劇場的思維及視角,為青少年、親子、樂齡長輩及身心障礙者,打造更友善、溫暖的劇場環境,讓藝術參與不再處處卡關,每一個人都可以自由無負擔的走進劇場,自在的沉浸在藝術的感動。

文化部藝術發展司副司長梁晉誌說明舉辦「藝術共融工作坊」意義。(文化部提供)
 文化部藝術發展司副司長梁晉誌指出,文化部推動文化平權,在藝文空間的升級服務方面,不僅硬體改善上,提供更為友善舒適的劇場環境,同時也在軟體服務上,持續鼓勵各縣市場館規劃各種友善、共融的活動。文化部也支持所屬場館提供青少年、親子、樂齡長輩及身心障礙者平等參與文化活動的機會,例如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與舞蹈空間舞團合作,推出親子舞劇《史派德奇遇記之飛飛飛》,結合口述影像技術和肢體體驗教學設計,帶領視障者進入劇場,身歷其境感受舞蹈表演氛圍;國立臺灣美術館設計「非視覺性探索計畫」,規劃口述影像及3D導覽教具,讓視障朋友用聽覺及觸覺體驗美術館經驗;各地生活美學館推動樂齡人口文化近用計畫,設計適合長者的身心視力及體能狀態的藝文活動。

 國家兩廳院藝術總監劉怡汝表示,劇場是一個以人為核心的場域,共融的意義就是對所有人開放。兩廳院利用幾年前大整修的機會,特別著重在無障礙硬體設施的改善。打通有形的障礙之後,接下來要提升無障礙服務,實踐文化平權精神,包括增加口述影像場次、提供聽力障礙輔助字幕、提升節目單易讀性等,以服務各種不同需求的觀眾。另外,為了讓父母不再錯失欣賞演出的權利,今年首次開辦托育服務,也獲得熱烈迴響。今日的工作坊是討論的開端,希望與各界朝共融劇場持續努力。

工作坊上半場由國家兩廳院藝術總監劉怡汝(左二)、香港西九文化區管理局楊慧姍(右二)、國家兩廳院顧問易君珊(右一)專題演講,同步手語翻譯員蕭匡宇(左一)。(文化部提供)
 工作坊上半場,由國家兩廳院藝術總監劉怡汝分享兩廳院文化平權與藝術共融的推動與實踐、香港西九文化區管理局楊慧珊分享香港西九文化區管理局無障礙通達計畫、國家兩廳院顧問易君珊分享平權核心精神與文化近用現況。工作坊下半場,國家兩廳院顧問易君珊以圓桌工作坊形式,帶領學員討論不同障別觀眾的藝術體驗,思考更友善的模式,並安排不同領域的講師提供藝術共融的推動經驗,包含劇場工作者盧志杰、鍾柏淵,電視工作者陳立育、陳傳惠,廣播節目主持人許家峰、社會工作者郭惠瑜、游鯉綺。課程中學員藉由觸覺導覽及聾導覽,真實體驗視障及聽障觀眾的服務需求。最後欣賞拉縴人男聲合唱團「從理髮廳走出來的拉縴人」輕鬆自在場示範演出,透過專屬規劃的演出形式,讓所有年齡或障別的參與者都可以放鬆、無負擔的體驗表演藝術的美好。

參與「藝術共融工作坊」學員合影。(文化部提供)
 文化部表示,在前瞻基礎建設計畫中,文化部支持縣市藝文專業場館軟體、硬體同步升級,特別強調「以軟體帶動硬體」的思維,因此今年辦理三場次研習,希望第一線的縣市場館人員與各縣市的表演團隊,都能藉由課程的學習與獲得,帶回工作岡位上,成為未來政策規劃或節目設計的一部分。第1場次已於6月24日在台江文化中心辦理,讓學員們了解臺灣第一個由民間催生的劇場,如何透過社區的力量,打造出屬於在地的藝文生活圈。今日的藝術工作坊是第2場次,討論共融劇場的推動,需要場館、藝術家、表演團隊及觀眾的認同與共同投入。第三場次將於10月份於衛武營國家文化藝術中心辦理,將探討南部首座國家級表演場館如何串聯地方表演場館,驅動區域藝文發展。
頻道:捐贈贊助 分類:文化藝術
採訪:歸鴻亭 日期:2019/7/11 下午 07:58:00
關鍵字:共融劇場,梁晉誌,劉怡汝

留言版

文章主題
(回覆時可不用填)
姓 名
評 等
    
Email
驗證碼
ABC (有分大小寫)
留言內容

回覆主題
圖片
     

閱讀更多歸鴻亭報導
歸鴻亭報導列表

閱讀更多新網專題
新網專題列表

閱讀更多新網新聞
新網新聞列表
里仁推廣國產雜糧有成 獲農糧署頒贈感謝狀
產業經濟 2024/11/14 下午 06:10:06
排灣族手紋耆老李直英Liveges Rusiguwan辭世
回憶紀念 2024/11/13 下午 07: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