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加至最愛
檢視信箱
進入商場
前往藝坊
 
現在時間 現在時間

Hi, 您尚未登入喔! 會員 登入 註冊

略過巡覽連結

荷蘭斜槓藝術家打造3D歌劇 創魔幻時空弭平生命遺憾


新網記者林彥才台中報導
2020/3/6 下午 10:12:02 / 文化藝術

 如果有一扇任意門,可以回到過去,你會選擇通向何處?是回到童年最美麗的時光?還是試圖挽回遺憾?2020歌劇院台灣國際藝術節(NTT-TIFA)首檔節目《消逝》(Blank Out)將於3月7、8日登場,邀請觀眾一起戴上3D眼鏡,觀賞這齣同時具備創新形式與真摯情感的多媒體歌劇。

臺中國家歌劇院藝術總監邱瑗介紹台灣國際藝術節(NTT-TIFA)首檔節目《消逝》。(臺中國家歌劇院提供)
 臺中國家歌劇院藝術總監邱瑗表示,《消逝》是荷蘭國家歌劇院、琉森藝術節和羅馬歌劇院的聯合製作,使用3D電影與互動式多媒體影音技術,探討個人遭逢劇烈生命打擊之後,記憶重建的情境與歷程,是一個深具生命意涵的故事。導演暨詞曲創作的米歇爾.馮德艾(Michel van der Aa)在光影之間打造一扇回憶之門,引領觀眾走入一位迷途母親的內心世界。飾演母親的女高音凱瑟琳.曼利(Katherine Manley)在舞台上追憶著兒子溺水的意外事件,層層疊疊的回憶,母親與自己的過去對話、與想像成年的兒子(男中音羅德利克.威廉斯Roderick Williams)對話。

《消逝》女高音 凱瑟琳.曼利與邱瑗合照。(臺中國家歌劇院提供)
 這齣以虛實之間,凌亂的記憶慢慢被重整,放下傷痛與生命的遺憾和解為主題的作品,馮德艾靈活調度多媒體影像,結合電子、搖滾、龐克、複音音樂、無調性音樂等聲響,同時,預錄的男中音與荷蘭室內合唱團提供了情感濃郁的和聲支援,與現場女高音交織一幕幕張力精彩無比的演出。女高音曼利表示,除了需一邊演唱一邊精準操弄即時投影外,劇中唱段跨越6度音域的設計,對歌手十分具有挑戰性。

 米歇爾.馮德艾在海牙皇家藝術學院主修錄音工程,同時也學作曲,並身兼劇作家、電影人與劇場導演等多重身分,是2015年荷蘭國家文藝獎—維米爾獎(Johannes Vermeer Award)及2013年美國路易斯威爾大學葛拉威梅爾獎(Grawemeyer Award)作曲類得主。作品中經常可見劇場、電影、古典音樂、電子聲響相互交錯運用的演出形式,《衛報》稱其「能將音樂、文字和影像融合成完全有機的整體」,是當今備受矚目的全才藝術家。長年投入「跨領域」創作的馮德艾,在作品發展初期,不僅對聲音的質地與詮釋即有非常明確的想像,對音樂與影像之間的關係及運用也有著獨特的想法,他喜歡為作品中的每一刻找到對的音樂語彙,並創造新的想像空間。他表示,藝術的力量是將人們引導至某個方向,但每個觀眾都可以在作品中,找到屬於個人的詮釋。

《消逝》彩排劇照之一。(臺中國家歌劇院提供)
 當談到科技運用與藝術創作之間的關係時,馮德艾分享《消逝》在德國漢諾威首演後,觀眾散場時沒有人在談論3D影像的運用,他認為這是對作品本身的肯定,因為科技本就應該為創作及音樂服務;在過去當人們討論這個議題時,會有某種「失衡」的隱憂與假設,但如今科技是我們的日常,

《消逝》彩排劇照之二。(臺中國家歌劇院提供)
 它像是我們時代的DNA,是我們共通的語言。邱瑗強調,本次NTT-TIFA以科技為主題,希望藉由不同的當代科技,帶給大家藝術的感動與欣賞經驗,更重要的是分享關於「人」的故事。在《消逝》作品中,米歇爾.馮德艾透過科技,重新詮釋了西方傳統歌劇藝術,以「好看」精彩的多媒體影像,「好聽」的音樂聲響設計,為遭逢悲劇後天人永隔的一對母子,創造出一段獨特、美好的重逢時光。
頻道:捐贈贊助 分類:文化藝術
採訪:林彥才 日期:2020/3/6 下午 10:12:02
關鍵字:荷蘭,3D,歌劇,邱瑗,NTT-TIFA

留言版

文章主題
(回覆時可不用填)
姓 名
評 等
    
Email
驗證碼
ABC (有分大小寫)
留言內容

回覆主題
圖片
     

閱讀更多林彥才報導
林彥才報導列表
"立命.玄武-洪根深80水墨創作展"創價美術館展出
文化藝術 2024/11/10 下午 05:57:59

閱讀更多新網專題
新網專題列表
2024大亞洲藝術聯盟協會鍾經新續任理事長
文化藝術 2024/11/17 下午 07:55:52

閱讀更多新網新聞
新網新聞列表
里仁推廣國產雜糧有成 獲農糧署頒贈感謝狀
產業經濟 2024/11/14 下午 06:10:06
排灣族手紋耆老李直英Liveges Rusiguwan辭世
回憶紀念 2024/11/13 下午 07: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