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尿尿自己救 防疫期間泌尿問題如何於家中緩解
新網記者歸鴻亭台北報導
2020/4/10 下午 06:10:09 / 醫療保健
台灣人真的很幸福,醫療水準高,民眾看病方便快速,這讓許多外國朋友稱羨不已。然而現在新冠病毒肆虐,大家都害怕上醫院,如果這時候又遇到惱人的泌尿科症狀,例如尿急、頻尿、尿失禁、結石發作等,該不該馬上去醫院,是一個讓人頭痛的問題。
|
侯鎮邦醫師用人體圖形說明膀胱過動症。(林口長庚紀念醫院提供) |
為持續關懷民眾健康,林口長庚醫院將首次以現場直播方式舉辦病友座談會,將於4月11日下午2點,邀請泌尿科醫師侯鎮邦、楊佩珊及李承哲,和大家聊聊在防疫期間你我都該知道的日常生活小常識。本次直播並安排有獎徵答活動,答對者還可以收到精美小禮物。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高齡泌尿科醫師楊佩珊表示,防疫期間許多人的精神壓力變大,可能出現排尿不適的情形,尤其是膀胱過動的患者,症狀可能更加明顯,例如經常出現尿急快忍不住的感覺、或尿急必須馬上解尿、或一直有想上廁所的感覺(頻尿)、甚至是還沒到廁所就已經漏尿或尿出來了(尿失禁),讓患者的生活品質受到很大的影響。
楊佩珊指出,膀胱過動症發生在約20%的人身上,其中約8成為60歲以上,男女比例差不多。很多原因會造成膀胱過動,例如男性可能是攝護腺肥大、生活習慣或飲食習慣,女性可能是少了女性賀爾蒙的保護,陰道萎縮,或是不分男女的代謝性疾病、神經疾病、骨盆腔手術後。
治療膀胱過動症第1線是行為改變治療,包括飲食習慣的改變(限制刺激性飲料)、膀胱的再訓練與骨盆底肌的運動;第2線是藥物治療;第3線是膀胱內肉毒桿菌注射;第4線是「薦神經療法」,使用低電流來刺激薦神經,以調節擴約肌、骨盆肌的肌群的反射,達到治療膀胱過動的效果。
楊佩珊建議,這些病患在防疫期間除了應繼續規律服藥、維持良好的生活習慣來減緩症狀外,待疫情過後則可以考慮到醫院接受膀胱內肉毒桿菌注射,或是「薦神經療法」。
李承哲則表示,泌尿道結石是腎臟、輸尿管、膀胱及尿道中任一器官,因為感染、阻塞或代謝障礙而形成的結晶物質,在台灣的盛行率約10%(僅次於高血壓及消化性潰瘍),5年內的復發率達50%。尤其在清明節過後,天氣會漸漸炎熱,往往是結石蠢蠢欲動的時候。這時候如果發生劇烈腰痛、血尿、排尿不順暢,甚至腸胃不適等症狀,就要小心有可能是尿路結石產生。
|
楊佩珊醫師(左)和侯鎮邦醫師(右)將在「長庚公益作伙來」FB解答病友問題。(林口長庚紀念醫院攝影) |
李承哲建議,想避免尿路結石產生,最重要的是多補充水份,每天至少需補充2,000cc,同時多做跑跳的運動,減少結石結晶聚集堆積的機率。如果已有結石病史或是有結石家族史的民眾,則應定期接受腹部X光以及腎臟超音波檢查追蹤。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社會服務處處長游靜宜指出,醫院年度辦理課室病友活動約200場,可提供病友疾病新知及精神支持。為因應防疫期很多病友擔心來醫院會有風險,因此改透過FB『長庚社會公益作伙來』粉絲頁,以直播方式讓病友可以與專業醫師互動,貼近大家的需求,讓衛教關懷不中斷。另針對志工隊教育訓練及龜山社區的健康講座,近期也將運用直播方式來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