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準淨零碳排! 科技部助攻綠色製程技術及產品領先國際
新網記者歸鴻亭台北報導
2021/12/29 上午 11:50:05 / 生態環保
近年全球極端氣候頻傳,影響人類生活與生態環境,各國紛紛響應「2050達成淨零碳排」,除亞太地區鄰近國家日本、南韓相繼跟進外,美國與歐盟兩大經濟體甚至將針對高碳排進口產品課徵碳關稅。我國作為工業高度發展的國家,降低碳排量是產業所面臨到的迫切任務。科技部前瞻技術產學合作計畫自103年起,長期支持清大與長春團隊,針對台灣碳排大宗來源─石化產業,從促進循環經濟的角度出發,著手發展新世代綠色化工材料及智慧製程前瞻技術。
|
科技部長吳政忠說明未來科技部會以創新、包容、永續的精神,持續投入科研資源。(科技部提供) |
清大-長春產學合作自103年開始推動,投入化工領域前瞻技術研發,以「淨零碳排」概念先行,從協助石化產業開發減少使用化石能源材料、降低產品碳足跡、減少製程能耗、製造綠色產品等技術需求切入,提升現有產品功能與價值、拓展其應用領域,加速帶動化工產業高值化與國際競爭力。
至110年,清大與長春已完成兩期產學合作計畫,累計101項關鍵專利申請,培育碩博士研發人才288位,185位學生已畢業服務於相關領域產學研界,現更邁入第三期計畫,顯現科技部有效促進清大與長春建立深厚穩固的產學合作模式。
|
自左至右為科技部司長許增如、長春集團總裁林書鴻、科技部長吳政忠、清華大學副校長陳信文、計畫主持人清大化工系教授鄭西顯。(科技部提供) |
針對未來碳中和趨勢,清大─長春團隊產學合作效益已逐漸發酵,尤其是CO2捕捉及再利用、先進人工智慧自動控制等技術。其實高純度CO2是原料也是產品,長春表示一般鍋爐煙囪煙路內含有13%的CO2,而清大協助研發的CO2捕捉技術,已能捕捉純度99%的工業級CO2,且本次團隊所發表的新式旋轉床吸收塔開發,單位時間補獲量及耗能降低皆較國際最佳工業製程優異,可助長春企業CO2產率提高10%、單元節能30%、設備投資節省70%,相關技術未來可延伸製造工業用的乾冰與電子級CO2,而台灣每年電子級CO2的需求高達3萬至5萬噸,將能有效擴大減碳效益。另一項研發成果─先進人工智慧自動控制技術,已實裝於長春仁武廠,助長春產品不良率從0.27%降低至0.0000002%,透過增快每次產品規格切換速度,平均減廢25%,領先歐、美、陸技術,且產品品質達全球第一。
清大團隊亦協助長春開發高值化環境友善產品,包含利用嶄新的基因編輯技術改造酵母菌,生產高性能、高價值原料-長碳鏈二元酸,產量可超越世界領導技術約50%,更為協助長春開發生分解技術,所改良的ASTM降解系統需要的分解時間,從過去180天縮短為30天,過程效率提升6倍。團隊也利用其專利奈米鈀製程,開發最尖端超薄厚度之銅箔,應用於電動車/儲能用鋰電池以及高頻高速通訊元件,使台灣產業技術升級並達到降低碳排放、綠色永續之目的。
科技部長吳政忠表示,產學合作對於關鍵技術的研發及人才培育至為重要,未來科技部會以創新、包容、永續的精神,持續投入科研資源,鼓勵更多傑出的產學合作研究發展,讓科研價值發揮最大化。
|
自左至右為許增如、林書鴻及計畫團隊、企業代表合照。(科技部提供) |
科技部透過業界出題、學界解題,鼓勵國內頂尖產學團隊結盟,推動「前瞻技術產學合作計畫」計畫,配合六大核心戰略產業推動方案,聚焦下世代產業前瞻技術研發,已促成國內重要科技廠商如中華電信、中鋼、台積電、長春集團、聯發科及廣達等參與,累計業界投入研發經費28.36億元,研究涵蓋前瞻半導體、先進鋼鐵製程、高值化綠色化工及B5G/6G行動通訊等領域,促進我國科技產業取得全球供應鏈重組的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