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大風吹作伙來換衫 臺北市立文獻館"換衫"特展
新網記者歸鴻亭台北報導
2023/8/14 下午 05:56:49 / 服裝飾品
一套衣服展現了當代的美學片段,亦濃縮了當時的階級身分與意識形態。臺北市立文獻館「換衫Uānn Sann」特展,邀您一覽日治時期到1960年代社會轉型之際,在地的穿著流變,自7月29日至10月15日,於西本願寺廣場樹心會館盛大展出。
|
臺北市文化局局長蔡詩萍認為服裝既是展現權力的某種典範,也展現了民間的某種反抗。(臺北市立文獻館提供) |
臺北市立文獻館今(14)日於西本願寺廣場舉辦「換衫Uānn Sann」特展開幕式,臺北市文化局局長蔡詩萍表示,很高興文獻館策劃本活動,服裝既是展現權力的某種典範,也展現了民間的某種反抗,民間以流行、顛覆的方式去竄改權力所想要達到的目的,而主流力量也希望透過服裝的改造及轉換,達到某個政權希望傳遞的訊息,非常有趣,希望大家參觀展覽,看看民間如何在權力無法達到的範圍內,透過修改服飾來表現,而政府也想辦法在某些型態上傳遞權力的象徵,是一種拉扯;到了21世紀的現在,已經非常開放自由,政府官員穿的衣服可以非常簡便,民間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這是「換衫Uānn Sann」特展最有意思的地方,讓我們看到了民間的創意,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去決定日常生活的美感;今天看到很多老朋友,歡迎大家來,看看展覽、在現場打卡,讓大家都知道有這個特展。
擔任本特展顧問的輔仁大學織品服裝學院院長何兆華,特地穿上典雅的旗袍參加開幕式,指出輔大織品系由德籍羅麥瑞修女創立,基於對臺灣的熱愛,從1976年開始收集傳統服飾,包括臺灣原住民、臺灣漢人,閩南、客家,以及近代的旗袍,目前各界捐贈的旗袍將近2,000件,館藏百分之90以上均為各家捐贈,輔大以服裝作為書本的圖書館,非常樂意參與本展覽,想要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都可以透過服裝來表達;展覽非常有意義,希望以後輔大織品服裝學院的館藏也能長久為大家提供另外一種形式的書籍。
財團法人台北至善堂特地提供許多珍貴文物展出,至善堂董事長施建仁以儒雅的長袍白帽造型與會,他表示很榮幸有機會參與本次活動,他的曾祖母是先天道耆宿、臺灣第一位中醫師黃玉階的養女,因有此因緣而保存了黃醫師的史料,2019年衛福部國家中醫藥研究所進行拍攝「一代大醫 黃玉階」紀錄片的計畫,開始整理黃醫師的文獻史料,也找到天然足會及斷髮會的文物,故有機會來到這邊展示;後來考究出天然足會是在大稻埕街區做第一次發會,天然足會是女性覺醒的起點,這個起點就在保安街、延平區公所舊址,即目前延平圖書館,希望將來有機會可以像天馬茶房前立二二八紀念碑一樣,有紀念的點,將是對臺灣人民權利變化的重要里程碑。
|
臺北市立文獻館今(14)日於西本願寺廣場舉辦「換衫」特展開幕式大合照。(臺北市立文獻館提供) |
臺北市立文獻館館長詹素貞表示,這次特展緣起於館內同仁發心,希望將日治時期至60年代、橫跨將近百年的服飾變化,做故事說明,藉由許多展品、專家學者協助而呈現;服飾除了是治理上的手段、民間想要呈現內心世界的外在表現之外,很重要的是在觀念上的不同變化,斷髮、放足是臺灣在日治時期的現代化觀念的開始,是兒玉源太郎開始創始的政策,希望臺灣人不要再被辮子、纏足所拘束,並寫下「不敢毀傷,孝之始也」,鼓勵臺灣人做斷髮、放足。到了1930年代,蔣渭水先生逝世時,將近千人參與葬禮,當時留下來的寫真中,多數男士都是白衣、白褲、白帽、白西裝,表現出當時的風格,也呈現在本次展場中;到了1940年代,太平洋戰爭爆發後,臺灣的服飾也有很大改變,如國民服、燈籠褲等。1960年代是臺灣經濟復甦的開始,館內同仁爬梳報紙副刊,集結服飾、相關紀為,以「換衫日報」在展場呈現;她也特別提到施素筠教授創立「一刀剪」的製衣方法,並感謝三高女校友聯誼會黃彬彬教授及中山女高家長聯誼會等貴賓與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