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孽子"數位修復版世界首映 國家影視聽文化中企劃"孽子們的天空:台灣同志電影選"
新網記者歸鴻亭台北報導
2024/10/3 下午 01:02:01 / 演藝動態
2024年是台灣歌頌多元性別值得紀念的一年。「蕉佛」妮妃雅於《魯保羅變裝皇后秀》奪冠紅遍全球,同時迎來同婚合法化5週年、《孽子》小說問世41週年,別具時代意義。今年十月國家影視聽文化中心推出特別企劃「孽子們的天空:台灣同志電影選」,將世界首映國片首部以同志為主題的《孽子》數位修復版,並精選4部其後問世,代表不同時代與面向的台灣同志經典,邀請觀眾一同走進影廳,回顧台灣與同運習習相關的同志電影發展,重新探索「孽子們」如何一步步離開角落、迎向天空,並以美麗而驕傲的姿態書寫台灣性別平權新篇章。
|
國家影視聽文化中心特別企劃「孽子們的天空:台灣同志電影選」裡見證社會氛圍的時代變遷。(國家影視聽文化中心提供) |
「孽子們的天空:台灣同志電影選」單元,從頭細數自1986年虞戡平導演在戒嚴威權時代挑戰禁忌的開創之作《孽子》,到李安導演「父親三部曲」之一《囍宴》(1993)、正面衝撞家庭倫理的《河流》(1997),以及在黑夜中閃耀的《私角落》(2001),而後迎來自信昂揚的《17歲的天空》(2004)。透過電影,我們隨著時代推移,看見「孽子們」如何一步步離開角落、迎向廣闊晴空。
|
國家影視聽文化中心推出特別企劃「孽子們的天空:台灣同志電影選」,世界首映萬眾注目的《孽子》數位修復版。(國家影視聽文化中心提供) |
《孽子》原著小說扉頁的這句話,在40年後的今日看依然撼動人心:「寫給那一群,在最深最深的黑夜裡,獨自徬徨街頭,無所依歸的孩子們。」彼時新公園蓮花池畔是晝伏夜出的男同志族群出沒地,作家白先勇細膩的人物描繪,在導演虞戡平的鏡頭下再次鮮活。《孽子》不但為台灣同志主題電影開創先河,更承先啟後地開拓多元族群在影像作品的敘事想像。影視聽中心特別舉辦《孽子》數位修復世界首映,更透過電影畫面,呈現1987年台灣政治解嚴前一年,整個社會能量瀕臨爆發前,一股蓄勢待發的不安與騷動,並紀錄了當時的台北新公園(228和平公園)等同志場域地標,令人期待。
|
《囍宴》讓同志題材電影成為親子世代對話、族群意識的討論契機。(國家影視聽文化中心提供) |
奪下柏林影展金熊獎,更拿下第30屆金馬獎最佳劇情片、最佳導演、最佳男女配角、最佳原著劇本多項肯定,來自李安導演的《囍宴》,則是承接台灣日漸開放的社會風氣與國際思潮,在柏林影展亮相即引起轟動,該片以男同志決定安排與偽新娘「假結婚」,曲意迎合父母期待的劇情,探討華人傳統禮教、東西方婚姻文化差異,讓台灣同志題材電影成為親子世代對話、族群意識的討論契機。
|
《河流》當年被同志族群抨擊,爭議和後勁都極強。(國家影視聽文化中心提供) |
蔡明亮導演的《河流》更直接聚焦同志族群在家庭裡的樣貌:同樣壓抑著同性情慾的父子、守著婚外情秘密的母親,後面的人倫悲劇更為3人帶來不可逆的傷害。關於這部爭議和後勁都極強的作品,蔡明亮坦承,當年未料到電影問世後竟意外遭到同志族群抨擊,這回他將親自出席10月10日影視聽中心的《河流》特映場映後座談,現身說法為這段不只存在於電影世界的想像,而是為「不能明說」的時代氛圍留下註解。
|
《私角落》記錄男同志酒吧「Corner's(角落)」歇業前兩個月的樣貌。(國家影視聽文化中心提供) |
《私角落》記錄男同志酒吧「Corner's」歇業前兩個月的樣貌,透過女同志創作者周美玲及劉芸后導演的視角,以帶有詩意的手法,呈現同志洋溢著瑰麗而熱情的愛,卻僅能存在於私密空間,隱抑在傳統社會角落的哀愁。
|
《17歲的天空》突破了同志與悲苦劃上等號的角色命運。(國家影視聽文化中心提供) |
對應台灣首部無直男、無女性角色的同志愛情喜劇《17歲的天空》,則突破了同志與悲苦劃上等號的角色命運,以幽默小品看美型青少年男同志勇敢追愛,可說是開啟了台灣BL電影的先鋒,更為台灣寫下率先成為亞洲驕傲的美好預言。在多元性別已不再被視為「異類」的當代台灣,「孽子們的天空:台灣同志電影選」見證了社會氛圍從陰暗壓抑,逐步走向陽光自信的繽紛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