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大風險中心揭能源公平調查 籲強化政策溝通釐清能源貧窮結構風險
新網記者陳昱吟台北報導
2025/4/9 下午 07:54:34 / 文教活動
由國家發展委員會委託辦理淨零公正轉型利害關係人辨識研究,臺大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首次與台灣世界展望會、台灣發展研究學會共同進行「台灣能源公平調查」,探究經濟弱勢家庭在能源支出、能源效率與成本負擔問題,以掌握社經弱勢者問題結構特性,作為建立基於實證調查之能源公平政策建議。
調查重要發現社經弱勢群體容易陷入結構性能源貧窮,為淨零碳排、能源轉型上相當敏感群體,需要政府及社會各界更多的關注與支持。調查結果顯示,在「經濟收入_積欠能源費用」的情形上,受訪者經常遲繳、總是遲繳,甚至因而導致被斷水、斷電或斷瓦斯者接近兩成(18.84%)。超過六成受訪者的冷氣使用費用情形是勉強或難以負擔,其中勉強負擔者(52.96%),與難以負擔者(11.26%),因此若電價調漲,將對上述家戶造成衝擊。
本調查結果顯示,夏季電價因台電計費方式的差異,採用夏季電價時,受訪者中居於能源弱勢者的比重會比非夏季更高:高達56.9%的受訪者其能源支出占工作收入比例超過10%,更有30.49%受訪者的能源支出占工作收入比重超過20%。而若加上補助收入,受訪者能源支出占總收入比例超過10%者降為35.65%,而能源支出占總收入比重超過20%者則為9.96%,這顯示補助對於弱勢群體的重要性,且對於脆弱群體而言,因收入較低,能源價格占其收入比例相對高,若能源價格變動將對其有相當大影響。
在能源效率方面,使用一般冷氣與使用二手且老舊冷氣,兩者在夏月電費支出上也呈現不同的差異:電費支出在1,999元以下者,使用一般冷氣的家戶比例(30.89%)高於使用二手且老舊冷氣的家戶(18.34%)。另一方面,使用一般冷氣電費支出超出6,000元以上者約為兩成(20.76%),使用二手且老舊冷氣則超過3成(31.36%),這顯示出使用二手且老舊冷氣的電費支出相對較高。
針對政府補助政策及節能知識,有8成以上(84.24%)的受訪者知道二手大型家電比較耗能。雖然對節能補助政策表示滿意與非常滿意者,共計接近6成(58.53%),但仍然有超過兩成(22.75%)不知道有相關補助。另外,知悉國家補助政策並且願意替換節能家電的受訪者高達4成(47.27%),反應節能補助的確具有政策誘因;另一方面,有超過兩成(22.27%)受訪者知道國家節能補助卻不願意更換家中二手、老舊或壞掉的家電,原因是無法負擔其餘的自費額。同時,經過交叉分析,即使8成受訪者知道二手家電比較耗能,卻同樣因經濟困難而無法修理電器(34.56%)。
在建物與居住型態上,有約6成(59.83%)受訪者是租屋者,從租金占收入比,其中有40.64%受訪者租金占總收入兩成以上,若排除補助,租金占工作收入兩成以上則有54.51%,若再加上能源支出,勢必嚴重排擠生活上其他必須開支。
在能源價格調漲上,受訪者就應付電價的調整意願,有6成以上(61.37%)受訪者(弱勢群體)表達不願意支付更多電價的態度。相較於風險中心於2023年進行的「臺灣民眾氣候變遷風險感知調查」不願意支付更多的民眾僅16.26%。而在「臺灣民眾氣候變遷風險感知調查」中,願意電價進行最低程度調整2.7-3.0元的受訪者比例為35.06%,對比本次針對弱勢家戶調查中,受訪者接受調漲漲幅的比例(31.40%),顯示一般民眾接受微幅調漲的意願略高於弱勢群體。然而,若電價漲幅往上調整至3.1-3.5元,一般民眾(27.91%)接受調漲的意願就遠高於弱勢群體(4.03%)。顯示弱勢群體面臨電價調整更容易受到衝擊。
臺大風險中心主任周桂田評析,本次透過展望會台灣北、中、南、東之服務家戶進行調查,顯示社會經濟弱勢者在能源取得、能源支出、能源效率與負擔成本上,容易陷入能源貧窮結構:依照目前家戶的收入、補助及高達6成為租屋型態,能源支出上包括電費、水費與瓦斯費、特別是夏季電價期間,社會經濟弱勢者的經濟支出負擔相當高。同時,在能源效率與支出上,抽樣受訪家戶有相當高的程度使用二手或老舊家電,雖然大部分的家戶知悉其較為耗能,但在收入有限上仍偏向繼續使用;即使知道政府有進行補助,也有22%的家戶因經費拮据難以負擔自費額度而無法更換。而在政府補助上,也有22%的家戶不知道節能補助政策方案,顯示經濟部能源補助政策需更向下滲透,透過輔導機構強化溝通。
臺大風險中心呼籲立法院應中止將超徵稅收普發給民眾之提案,該案不利於社會重分配也違背社會公平,並且喪失各級政府調度財政計畫予以支撐產業、全國各地區域衝擊與經濟變革之契機。
本次調查時間自2025年01月01日至2025年03月18日,調查對象為展望會非原住民經濟弱勢家庭,分佈於台灣北、中、南、東共約1萬5千戶作為抽樣母體,抽樣844受服務家戶,以線上問卷搭配社工員現場協助方式進行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