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勞工金像獎" 用鏡頭落實勞工關懷
新網記者許惠涵台北報導
2009/5/14 下午 01:53:00 / 電子政府
為了彰顯勞工對國家社會的貢獻,主辦單位台北市政府勞工局勞工教育中心在今天上午舉辦「2009勞工金像獎」短片徵選競賽記者會,廣邀勞工朋友或關心勞動議題的民眾,將身邊感人的勞工故事拍攝成短片參加徵選競賽。會上並特別邀請身障創業者梁玉圓、聽障舞者蔡如芬與中華演藝總工會理事長康凱現身說法心路歷程。
 |
勞工局主辦2009勞工金像獎徵件開跑,記者會自左至右為勞工教育中心主任高俊儀,北市政府補助金受惠勞工蔡如芬、梁玉圓,北市勞工局局長蘇盈貴,中華演藝工會理事長康凱,勞動檢查處處長張基煜。(林筱穎攝影) |
有別於以往,今年第三屆的勞工金像獎將獎項擴增為五大類:一般勞工、原住民勞工、身心障礙勞工、國際移工(外籍勞工)與沒落產業文化關懷獎,總獎金也由41萬提高到55萬,徵件期間至6月底止,鼓勵有意參加者以「勞工」為作品主體,透過勞動者的視角,運用攝像機記錄3到10分鐘的勞工工作與生活。
勞工局局長蘇盈貴表示,前兩屆的勞工金像獎孕育出兩百多位新導演,他們以勞工的角度,定義勞工存在價值,進而決定勞工自我解釋權。而他們的鏡頭也帶領著社會大眾深入勞工族群的甘苦,看見勞工朋友在逆境下的堅毅與樂觀。
身障創業者梁玉圓,特別在記者會上分享自己如何從保險業務員轉行後開設魚麵店。只有具備勇氣又兼顧謹慎的創業者,才會有成功的機會,也呼籲有心想要轉行及創業的民眾要切記「別人的成功並不代表自己會成功,必須自己下苦工作足功課,了解本身能力與長處」,才能提高成功的機率。
聽障舞者蔡如芬自懷孕生產後漸漸的喪失聽力,經歷一段家庭與職場上的心酸與煎熬;民國93年她幸運的申請到市政府的補助,裝設人工電子耳,恢復近距離的聽力後,在偶然的機會下接觸佛朗明哥舞,成為她在工作之餘最熱愛的運動。會上她也親自秀了一段舞蹈,臉上充滿自信的微笑,與曼妙動人的肢體動作,就是鼓勵人們不要放棄自己的最佳榜樣。
中華演藝總工會理事長康凱,家族具有戲劇背景,16歲開始演戲,表演資歷超過50年的他,看到一些資深演員遭遇生活困境,促使自己籌組工會爭取演員的勞動權益。他表示資深藝人經驗豐富,卻缺乏表演機會,「我寧願死在舞台上,也不願意死在家裡」透露大多數資深藝人的心聲,康凱也希望藉由工會,讓有才藝的藝人有表演的舞台。
「勞工金像獎」活動簡章請至
台北市政府勞工局勞工教育中心網站查詢,歷屆得獎作品可至
國家影視產業資訊平台線上觀賞。
請至
《鳳凰影音網路電視》欣賞更多新聞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