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屆傳藝金曲獎登場 陳茂萱林吳素霞獲特別獎
新網記者歸鴻亭台北報導
2025/8/23 下午 10:55:52 / 文化藝術
第36屆傳藝金曲獎頒獎典禮今(23)日晚間在臺灣戲曲中心登場,揭曉19個獎項得主。文化部長李遠親臨盛會,除了向所有辛勤付出的評審團隊表達敬意,也頒發象徵終身成就與特殊貢獻的特別獎予音樂家陳茂萱及南管戲曲藝術家林吳素霞,感謝他們對傳統藝術的深遠影響。
 |
最佳年度作品獎:青姬/二分之一Q劇場。(文化部提供) |
今晚頒獎典禮中,音樂類鄭榮興《傳聲錄.泗水關》成為最大贏家,共獲得2項大獎,包括最佳專輯製作人獎、最佳傳統音樂專輯獎。榮興工作坊的《大山客》也獲最佳影音出版獎,鄭榮興、鄭漪珮父女聯手抱回3項大獎。戲曲表演類則由二分之一Q劇場的《青姬》作品榮獲最佳年度作品獎,行政總監兼製作人梁孟君代表劇組感性致詞強調,好的音樂設計必須有優秀的演奏者才能將作品的靈魂傳遞給觀眾,同時感謝所有參與的表演者與整個劇組努力,才造就了今天的成果。本劇導演同時也以《孟婆客棧:冥星雙飛俠》獲最佳導演獎的戴君芳,則以劇中角色掙脫雷峰塔的劇情「獻給敢做自己的人」,希望帶給人們精神上的力量。
 |
文化部長李遠(左)頒贈音樂類特別獎-陳茂萱,由陳茂萱公子陳學毅(右)代表領獎。(文化部提供) |
今年的特別獎分別頒給音樂家陳茂萱及南管戲曲藝術家林吳素霞,並由文化部長李遠親自頒獎,表彰他們在各自領域中的貢獻與成就。音樂類特別獎得主陳茂萱同時兼具作曲家及音樂教育家的雙重身分,做為作曲家,他以複節奏與不規則節奏的特殊設計,打破傳統、獨樹一格;也結合西方傳統曲式、中國調式與現代作曲技法,創作出屬於臺灣本土的音樂。做為音樂教育家,陳茂萱強調音樂教育不只是美感的教育,而是一項「創作」的教育,他積極投入臺灣音樂教育環境的改革,編撰適合臺灣學生的本土化教材,並建立完整的音樂教育系統。典禮上由陳茂宣之子陳學毅代表領獎,他在台上感性提及,父親認為音樂的本質之一就是傳承,他相信父親最大的期待,就是能讓他音樂創作中的濃厚臺灣精神,得以繼續被傳唱與演奏,讓臺灣獨特而優秀的音樂文化得以代代珍惜、代代傳承。
 |
文化部長李遠(左)頒贈戲曲表演類特別獎予得主林吳素霞(右)。(文化部提供) |
戲曲表演類特別獎得主林吳素霞一生奉獻南管傳承,自小便展現驚人天賦,吹拉彈唱樣樣精通,是難得的女性「館先生」。她兼擅館閣清曲與舞台展演戲齣,打破二者界域,是全方位的藝術家,近60年的表演、執教、傳承、推廣生涯,育才無數,教導過無數的社團與學校,足跡遍及全臺,傳承推廣不懈,1993年成立「合和藝苑」,傳教南管音樂與戲曲,2006年更應聘至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音樂系任教,將南管戲曲帶入大學正式課程。近年來更致力於資料賞析整理與保存,維繫南管藝術於不墜,出版《南管音樂賞析》、《林吳素霞南管戲傳本》等。她特別想表達自己的感謝,「這個成就不是我一個人的能力可以完成,是經過很多前輩的指導教育,千言萬語,能說的就是感恩。」她也表示,「音樂是一世人的事,希望這門藝術,可以永永遠遠傳下去。」
 |
評審團獎:鄒之春神/長義閣掌中劇團,由團長高鳴緯代表領獎。(文化部提供) |
第36屆傳藝金曲獎以「代—換景cue36請走」為題,再次以創意與誠意向經典致敬,當看見傳統藝術在新舊交會間持續演化的同時,也期待未來更多跨界、跨代的藝術對話,在這片土地不斷發生、繼續傳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