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編碼地方記憶 阮劇團大玩地方策展 "劇場公眾節"登場
新網記者林彥才嘉義報導
2025/9/18 下午 05:58:56 / 文化藝術
阮劇團自成立以來,始終以「文化實驗室」自許:不僅是一個表演團體,更希望能探索劇場、社會與地方關係。阮劇團與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將於9月18日至28日在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共同主辦為期10天的「劇場公眾節」,透過藝術回望記憶、打開日常,讓嘉義18鄉鎮的故事被看見,以「REwire 編碼重組」 為題,不只「解鎖」,更要重新「編碼」,借用神經傳導的隱喻,將地方零碎片段重新整理,串連成文化迴路。
 |
2025「劇場公眾節」啟動儀式,承接2024年劇場公眾節今年共同拼上拼圖開啟新探索。(阮劇團提供) |
「劇場公眾節」結合展覽、青少年劇場、銀齡演出、9場工作坊與6場講座 的多元活動,雙周末歡迎觀眾前來認識嘉義18鄉鎮的日常與記憶、跨世代共享的共同風景。
在「地方工作隊」展覽中,阮劇團成員們透過實際踏查與在地人們交陪,進行訪問與討論,用創作主題的角度去呈現各個參訪鄉鎮獨特的DNA,題材橫跨雜貨店、眷村、廢校、媽祖、大埔水庫、女性日常與台語書寫,呈現嘉義土地上的文化實驗。
「劇場公眾節」同時也是和其他地方團體交換看法的平台。6場「在地講座」邀集空間修復、母語推廣、地方誌、地方傳統產業、民俗文化、田野調查等工作者分享各自領域中的收穫與經驗。「公眾時間」則由阮劇團「行動員」基於創作方向與訪談研究推出9場工作坊。
 |
阮劇團共同策展小組與貴賓合照。(阮劇團提供) |
「嘉義私生活—記憶銀行」透過辦理工作坊與長輩交流,除了保留長輩們珍貴的記憶外,也讓他們能夠建立自信、豐富生活經驗。青少年劇場作品《我沒事啦》則從年輕表演者的真實經驗出發,有人用聲音訴說,有人用歌唱釋放,也有人讓身體展開無法翻譯的語言。或許在這些故事裡,觀眾會意外看見自己的影子。
嘉義縣文化觀光局副局長宗金蘋表示,「今年的主題「編碼重組」,要把散落的地方記憶整理、再連結。活動有展覽、講座、工作坊,還有銀齡和青少年兩個世代的演出,讓大家用不同方式重新認識嘉義。劇場公眾節不只是藝術節,更是地方與世代的再對話。」
總策展人丁穎茵分享策展中所思考與轉化在展覽中的脈絡,「劇場公眾節的策展概念,來自我們對「身體與地方」的想像。就像神經系統會記錄訊息,我們希望透過一次次劇場行動,把看到的風景、聽到的故事,留下痕跡,並轉化成行動。這不只是劇團的提問,也邀請大家一起分享、一起思考,看到人與地方的連結。」
阮劇團藝術總監汪兆謙則說,「阮劇團走入嘉義18鄉鎮,是為了把把生活裡的記憶帶回劇場,重現嘉義的有趣風景。第2屆劇場公眾節,不只展覽,還有長輩故事、青少年劇場,以及對廢校與返鄉青年的再想像。誠摯邀請大家接下來一起參與。」
 |
2025「劇場公眾節」啟動儀式大合照。(阮劇團提供) |
《2025劇場公眾節》是一場公共文化的再編碼與屬於嘉義的文化實驗,劇場公眾節是一場世代共創、語言實踐與公共參與的行動;透過劇場公眾節的各種文化行動,關於嘉義的零碎記憶被重新整理成可以對話的文化語言。重新理解「地方」的意義,也在台灣的劇場版圖上,立下屬於嘉義的文化座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