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加至最愛
檢視信箱
進入商場
前往藝坊
 
現在時間 現在時間

Hi, 您尚未登入喔! 會員 登入 註冊

略過巡覽連結

睽違10年重啟 8名舞者"粉身碎骨"挑戰體能邊界"再見狗日子"再掀極限狂潮


新網記者歸鴻亭台北報導
2025/11/4 下午 06:56:51 / 文化藝術

 比利時怪才編舞家楊.馬騰斯(Jan Martens)繼2023年秋天藝術節以《任何搞分裂的企圖都將以粉身碎骨告終》(any attempt will end in crushed bodies and shattered bones)後,將帶著成名作《再見狗日子》(The Dog Days Are Over 2.0)於11月7日至11月9日重返國家戲劇院。本作以8名舞者連續跳躍70分鐘的壯觀場面聞名,2014年首演便席捲歐陸藝術界,更被《紐約時報》選為該年最佳舞作之一,2025年重製進化版亦隨即獲法國、義大利、南韓等國邀演。

楊.馬騰斯《再見狗日子》劇照之一。(國家兩廳院提供)
 曾於2023年秋天藝術節登臺的《任何搞分裂的企圖都將以粉身碎骨告終》透過17位年齡、種族與身體質地各異的舞者,探問自由與權力,演出創造話題且叫好叫座。延續當年轟動,《再見狗日子》將再度將帶領臺灣觀眾直視楊.馬騰斯最純粹的創作核心,重新定義舞蹈、觀眾與表演者的關係,討論藝術、勞動與娛樂之間的臨界點,打造一次不僅是舞蹈,更像是社會實驗的觀演經歷。

 《再見狗日子》創作靈感源自美國攝影大師菲利浦·哈爾斯曼(Philippe Halsman)名言:「當你要求一個人跳躍時,他的面具就會掉落,真實的人會出現。」楊.馬騰斯以此為起點,將「跳躍」化為隱喻,8名舞者在無配樂的舞臺上,被迫維持統一節奏連續跳躍70分鐘,直到出現錯亂,失控便成為揭露真實的瞬間。他分享,這部作品既是一場對抗,也是一場慶典,當身體極度疲憊的狀態下,真實會現身,而我們也會收穫意想不到的回報。

楊.馬騰斯《再見狗日子》劇照之二。(國家兩廳院提供)
 本作自首演以來巡演超過百場,足跡遍及歐、美、亞洲,不但成為比利時、法國等多家媒體的年度重要作品,更被形容是「不曾想像過的體驗」、「令人難忘的壯舉」、「本世紀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演出」。時隔10年,《再見狗日子》從法國里昂舞蹈雙年展出發,攜手全新舞者陣容再現經典,獲評論人盛讚歷久彌新,依然激起相同熱情與震撼。談到重啟的動機,楊.馬騰斯認為,這部作品有種標誌性的特質,像是碧娜.鮑許(Pina Bausch)的《春之祭》或是露辛達.柴爾茲(Lucinda Childs)的早期作品,它們通常會帶給觀眾一種非常強烈的體驗,而《再見狗日子》也有這樣的力量。更多訊息詳見網站
頻道:捐贈贊助 分類:文化藝術
採訪:歸鴻亭 日期:2025/11/4 下午 06:56:51
關鍵字:粉身碎骨,再見狗日子

留言版

文章主題
(回覆時可不用填)
姓 名
評 等
    
Email
驗證碼
ABC (有分大小寫)
留言內容

回覆主題
圖片
     

閱讀更多歸鴻亭報導
歸鴻亭報導列表

閱讀更多新網專題
新網專題列表

閱讀更多新網新聞
新網新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