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加至最愛
檢視信箱
進入商場
前往藝坊
 
現在時間 現在時間

Hi, 您尚未登入喔! 會員 登入 註冊

略過巡覽連結

高雄農改場建立芒果品種DNA鑑定技術


新網記者歸鴻亭台北報導
2012/11/9 下午 12:12:10 / 科技新知

 作物品種保護是農業永續發展的基礎,而有效的品種鑑定技術是品種保護必備的工具,台灣作物品種已進入DNA鑑定的時代。

高雄場研發的芒果新品種高雄3號「夏雪」。(高雄區農業改良場提供)
 由於農作物的DNA不會因為不同生長時期、不同組織或不同器官而改變,而且僅需幾毫克的葉子或果肉,即能客觀的進行品種鑑定。行政院農業委員會高雄區農業改良場(以下簡稱高雄場)已建立芒果品種DNA鑑定技術,可實際應用於芒果的品種鑑定,以避免品種遭受侵權。

 高雄區農業改良場場長黃德昌表示,我國依據國際公約,將「植物種苗法」修正為「植物品種及種苗法」,並於民國94年6月30日開始施行,新法中強化我國作物的品種權保護,新品種只要通過品種權申請,即受到保護,不過由於作物品種的外部特徵容易受栽培環境的影響而改變,而且大部分的作物品種若沒有看到花朵或果實,鑑定相當困難。近年來生物技術快速的發展,提供一些新的工具可應用於農業上,其中DNA鑑定技術在作物品種的鑑定上就極具效能,可以有效進行作物品種的侵權鑑定,藉此提升世人尊重作物品種權的意識,達到保護作物品種的目的。

 高雄場副研究員蔡奇助指出,作物品種DNA鑑定技術的原理與刑事鑑定或親緣關係鑑定相似,主要是利用聚合酶連鎖反應(PCR)技術,將作物基因體內幾個特定的微衛星序列進行增幅,由於微衛星序列區域的重複套數演變快速,所以不同品種出現的PCR增幅產物的長度會因重複套數的改變而不同,經電氣泳動後可將上述不同長度PCR增幅產物進行分離,不同品種會呈現不一樣的DNA條帶圖譜,即可據以進行品種的比對鑑定。該鑑定技術僅須少量的芒果果肉、葉片,甚至是加工過後的芒果產品,如芒果乾、芒果汁等,經2-3天的分析後即可有效鑑定芒果品種。

 高雄場所研發的芒果微衛星序列DNA鑑定技術,已獲得國際知名學術期刊「美國植物學雜誌(American Journal of Botany)」刊登,藉此除了可以提高台灣學術能見度外,也可以宣揚台灣在作物品種權保護的重視與DNA鑑定能力。期待台灣農業在DNA鑑定技術輔助下,新品種得以受到保護,以提升育種的動能並確保產業的永續發展。
頻道:資訊科技 分類:科技新知
採訪:歸鴻亭 日期:2012/11/9 下午 12:12:10
關鍵字:農改場,芒果,DNA,鑑定技術

留言版

文章主題
(回覆時可不用填)
姓 名
評 等
    
Email
驗證碼
ABC (有分大小寫)
留言內容

回覆主題
圖片
     

閱讀更多歸鴻亭報導
歸鴻亭報導列表
全球怪獸大集合 臺文館2025故事聯合國開跑
經史子集 2025/4/16 下午 06:56:52

閱讀更多新網專題
新網專題列表
國美館即將啟程參展"第19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
文化藝術 2025/4/17 下午 07:33:18

閱讀更多新網新聞
新網新聞列表
全球怪獸大集合 臺文館2025故事聯合國開跑
經史子集 2025/4/16 下午 06:5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