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輕忽的孕期危機妊娠高血壓 造成胎兒死亡主因
新網記者范詩敏台北報導
2013/5/8 下午 04:18:26 / 醫療保健
孕婦懷孕過程充滿風險,其中懷孕期間可能出現血壓上升問題,這種妊娠高血壓,在台灣的發生率約5%,會合併蛋白尿、水腫等現象,是導致孕婦合併症或胎兒死亡的最大原因。
婦產科醫師蘇怡寧指出,子癲前症的原因來自於胎盤,而且是在胚胎著床時就已經出現變化。胚胎著床後,必須依賴滋養層細胞侵入子宮蛻膜細胞的能力,引起與母體進行血液交流的螺旋動脈內的內膜平滑肌層退化,讓子宮螺旋動脈括張,阻力下降,以應付胎兒成長過程所需的大量血液供應。
而子癲前症患者的滋養層細胞,則因為某種原因的影響,使侵入母體蛻膜細胞的能力較差,減少產生重組現象,使子宮螺旋動脈內的內膜平滑肌層,在懷孕第8至17周時沒有退化,因而維持高張力現象,阻力提高,因此產生血管內皮受傷、血栓、血小板聚集和胎盤功能降低等一系列反應。
子癲前症唯一的治療方法就是終止懷孕、產下胎兒,一旦胎兒娩出,疾病就自然好轉;若沒有及早發現與治療,對孕婦以及胎兒都可能造成致命的傷害。
蘇怡寧建議,這項檢測可搭配第一孕期唐氏症篩檢一起做,透過母體血清生化值檢測的早期篩檢策略,可盡早發現子癲前症的高危險群,並且透過追蹤以及在孕期16周前開始給低劑量阿斯匹靈治療,可讓發生率降到最低。
他指出,2011年英國胎兒醫學權威提出「倒三角產前照護模式」,概念是在懷孕11到13周進行超音波、生化和基因諮詢的完整檢測;針對這類家族遺傳性的罕見疾病,可快速檢測基因突變,縮短確診時間,在懷孕早期及早發現並介入治療。
至於哪些孕婦最需注意?包括第一胎或與新伴侶所生的第一胎,以往懷孕時曾患妊娠毒血症,懷雙胞胎或多胞胎,年過40歲的高齡孕婦,孕婦有其他病症,如高血壓、糖尿病及腎病與孕婦體重指數(BMI)高於30,都可能提高子癲前症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