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公約施行總檢討 民間團體公布各部會比一比
新網記者歸鴻亭台北報導
2013/12/13 下午 03:50:25 / 人權社會
兩公約施行監督聯盟今日召開記者會,認為官方對兩公約很陌生,執行力拖泥帶水。
|
兩公約施行監督聯盟要求,政府必須提出具體時程設立國家人權委員會,並啟動國家人權行動計畫。(兩公約施行監督聯盟提供) |
該聯盟副召集人高榮志表示,兩公約施行監督聯盟共有40多個民間團體所組成,自2009年籌備、成立以來,始終堅持如影隨形地監督、批判、與政策倡議。本聯盟每年都會在世界人權日前後,公布該年的兩公約年度監督報告,為公民社會把關,也作為民間社會對政府倡議的人權政策白皮書。今年的監督報告,定名為「台灣初次人權審查的成績與後續挑戰」,將檢討重心放在總共舉辦了22場的兩輪落實結論性意見會議、以及24場的後續公聽會,檢視各部會的表現。
《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及《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自2009年立法院通過「兩公約施行法」以來,已邁入第4年。高榮志指出,該聯盟幾乎全程參與上述會議,近距離觀察到許多部會代表在會中的官僚態度,但在一片抗拒落實公約的黑洞中,發現只有極少數政府代表願意承擔責任、選擇堅守人權的價值。
今年在許多民間團體、專家學者的努力倡議下,台灣跨越了特殊國際地位的限制,依聯合國模式舉辦了兩公約的初次國家報告國際審查,受總統府人權諮詢委員會邀請而來的10位聯合國現任或卸任的人權專家,也在3月1日公布了「結論性意見及建議」。
這些初步報告提出81項建議性結論,但似乎觸動政府許多敏感神經,例如警政署認為現行〈集會遊行法〉已違反人權公約,但仍須「依法行政」起訴和平集會的民眾;農委會不承認外籍漁工是勞工,讓這些漁工成為台灣最弱勢的奴工;內政部戶政司雖承諾願修〈國籍法〉,但仍不願積極協助無國籍者等人權議題。
該聯盟要求,政府必須提出具體時程設立國家人權委員會,並啟動國家人權行動計畫,聘請國際人權專家擔任總統府長期顧問,進行後續定期審查,以確保政府相關單位落實人權改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