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害怕失去 "罪.愛"重新詮釋兄妹亂倫之愛
新網記者吳其祐台北特稿
2014/2/28 下午 01:08:30 / 文化藝術
挑逗情慾且充滿誘惑的火紅色房間,一段禁忌的兄妹之情就此展開。無視世俗的道德觀、違反宗教教規、違抗上帝旨意,兩人沉浸在炙熱的愛戀中,充分展現佛洛伊德的「本我」概念,人類最為原始的、滿足本能衝動的慾望。
|
《罪‧愛》哥哥喬凡尼喬與妹妹安娜貝拉禁忌的兄妹亂倫之情。(歸鴻亭攝影) |
英國莎劇名導迪克蘭‧唐納倫(Declan Donnellan) 與設計尼克‧奧姆羅德(Nick Ormerodn)帶來與你同行劇團(Cheek by Jowl) ,來台演出英國17世紀劇作家約翰.福特(John Ford) 的經典作品《罪‧愛》('Tis Pity She's A Whore)。
《罪‧愛》將舞台場景設在妹妹安娜貝拉(Annabella)的房間中,鮮紅的色彩與擺設暗示著宗教與流行文化的關係。故事主軸環繞在安娜貝拉的成長與改變,利用空間與角色的連結,將視角轉至以女主角安娜貝拉出發。在貼滿海報的臥房,舞台的視覺呈現一種寬敞、透明和流動之感,這和舞台設計師奧姆羅德對於精簡(Simplicity)和直白(Directness)情有獨鍾有很大的關聯。知名劇評曾形容奧姆羅德的舞台天賦,就像是一首極簡的視覺詩篇。
|
《罪‧愛》將舞台場景設在妹妹安娜貝拉房間,她則遊走於高大男色間。(歸鴻亭攝影) |
在重視導演詮釋權的當代劇場中,導演唐納倫表示,導演之於演員就如同「教練之於球員」,而導演唯一的責任,就是確保排演時的流暢演出,將舞台、角色及劇本的詮釋空間還給演員。處理《罪‧愛》兄妹亂倫的故事,唐納德不針對社會或兄妹關係做出評斷,而是關注在「人」身上。唐納倫處理欲望和性的主題上面總是直搗核心,女主角安娜貝拉遊走於高大男色的演員組合,咀嚼經典台詞的同時,卻又暗潮洶湧,舞台上又歌又舞,裸露、暴力、幽默,精準明快的戲劇節奏讓感官全面啟動。
唐納倫無疑是當代最富盛名的劇場導演之一,1953年出生於英國,擁有傲人的劍橋大學法律和英文雙學位,1981年時和舞台設計師奧姆羅德共創與你同行劇團並擔任聯合藝術總監,作品採用英語、法語及俄語,至今他們的作品已巡迴世界各地超過40個國家共300個城市。唐納倫在國際間獲獎無數,更三度榮獲國際公認的藝術大獎英國奧利佛獎(The Laurence Olivier Award)、法國「文化騎士勳章」及俄國「金面具獎」。
透過與演員的即興排練及其犀利的劇本剪裁功力,並運用大量現代音樂與舞蹈,唐納倫將《罪.愛》原本詹姆士一世的背景轉換至現代。原劇的空間背景隨故事發展轉換,而唐納倫版本則將主要表演空間放在安娜貝拉的寢室。此次領團來台的助理導演派里斯(Paris Erotokritou)表示,這部劇作揭露的是人性「害怕失去」的本能反應,「當你想要某人,你自然會想佔有他,且又害怕失去」。《罪.愛》改以此角度詮釋,帶來全新感受。
|
《罪‧愛》兄妹亂倫的故事,揭露的是人性「害怕失去」的本能反應。(歸鴻亭攝影) |
1630年代,詹姆士一世後期(Jacobean Era),英國劇作家約翰.福特在西方基督教世界寫下了《罪.愛》這個禁忌之戀。原劇的空間背景隨故事發展轉換不僅引介了新的劇本結構與風格,在這敏感議題上為情感描寫做了大膽的衝撞與突破,同時也是給觀眾的一個挑戰:哥哥喬凡尼喬與妹妹安娜貝拉究竟僅是這社會秩序下的產物,還是無辜的犧牲者?觀眾能同理兩人的困境嗎?而誰又該為這悲劇負責?
最終的死亡究竟代表著炙熱極致的愛獲得了永恆存在,還是扭曲的愛受到了社會的審判走上了末路,只能交由觀眾從中細細體會與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