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巨威:政府財政要健全應由"回饋"走向"公義"
新網記者歸鴻亭台北特稿
2014/3/5 上午 11:31:15 / 財經金融
財政部日前提出「財政健全方案」,將調整綜合所得稅、金融營業稅率和兩稅合一等,立委曾巨威今日提出他的改革方案,包括遞減式扣除機制、設定個人股利所得扣抵額上限、課徵3%金融營業稅、其餘2%做為準備金,以及調高標準扣除額。
 |
曾巨威認為財政部日前提出「財政健全方案」雖有回饋稅的概念,卻缺乏真正的公義。(歸鴻亭攝影) |
依據該部端出的財政健全方案,包括金融保險營業稅調回5%、股利扣抵率減半、修正所得稅結構、薪資所得和身障者扣除額都增加新台幣2萬元,這些措施受益超過647萬人,國庫增加800多億元。
曾巨威表示,財政部提出財政健全方案有回饋稅的概念,短期或許有效,長期會造成改革障礙;政府應該利用現代租稅行銷概念,跳脫回饋的狹隘利害算計,發揮租稅強迫性的本質和功能,鼓勵並激發企業與民眾走向公義價值,從消極配合稅改轉為主動參與稅改,才能真正達到「劫富濟貧」。
 |
曾巨威強調他的財政方案照顧弱勢、改善分配的效果更加明顯。(歸鴻亭攝影) |
若依財政部版本,提高綜合所得稅1,000萬元以上稅率至45%,將造成與營利事業所得稅17%稅率差距擴大的未分配盈餘加徵問題,且透過事前安排,未必能課到「富人」的稅,應考慮設定各種扣除額上限,降低高收入所得者的扣除額。
他提出的版本主張設定遞減式扣除機制,降低有錢人的扣除額,減少規避未分配盈餘加徵的情況,並設定個人股利所得扣抵稅額上限為10萬元,他認為如此不會影響大多數民眾,且稅收比財政部版本更多。曾巨威也主張課徵3%的金融營業稅,現行2%的收入充作準備金或保險費,明確定義「稅」與「費」。
另外,與其提高「薪資扣除額」與「身心障礙扣除額」,不如增加「標準扣除額」,其照顧弱勢、改善分配的效果更加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