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武康周書毅製作"1+1雙舞作" 均受社會運動影響
新網記者歸鴻亭台北特稿
2014/3/26 下午 05:43:48 / 文化藝術
去年底兩廳院策劃「1+1雙舞作」計劃,由兩位女性舞者姚淑芬《蒼穹下》與何曉玫《親愛的》擔綱,今年5月的「1+1雙舞作」則邀請台灣中生代男性編舞家陳武康與周書毅參與製作。
|
兩廳院今年的「1+1雙舞作」陳武康率領驫舞劇場推出《裝死》,周書毅則和周先生與舞者們推出《看得見的城市,看不見的人》。(歸鴻亭攝影) |
兩廳院代理藝術總監劉怡汝表示,陳武康率領驫舞劇場推出《裝死》,周書毅則和周先生與舞者們推出《看得見的城市,看不見的人》。雙舞作於同一場演出中呈現,觀眾買一張票將可同時欣賞兩齣精彩作品。
過去完全是以男性舞者演出的驫舞劇場,在陳武康去年娶了葉名樺,陽剛的舞團起了變化,陳武康說,現在在「驫舞劇場」必須適應與女性的溝通合作。
陳武康的《裝死》發想於父親得病的經歷,隱含「假裝」、「死亡」與「裝死」3個意涵,有對於死亡的探索,也反映多數人對於社會運動或社會議題「冷默」的態度。他認為,「裝死」可以是兩個層面:一方面是對生活上的冷漠;另一方面則是真的在「裝死」,起源自前陣子常在臉書上常看到的公共議題,但因忙於排舞及演出,只能看著這些議題在眼前不斷流過,希望能從「漠視的循環」裡清洗道貌岸然的自己。他也參加了學生反服貿抗爭行動,參與過程對於他正在創作的舞作有很大的影響與刺激。
|
自左至右為周書毅、兩廳院代理藝術總監劉怡汝與陳武康。(歸鴻亭攝影) |
周書毅這幾年的創作重心在於思考城市與人,以及居住生存議題。他的團隊則陰盛陽衰,女性團員佔大多數。周書毅認為,這幾年台灣社會出現「反核」、「大埔事件」,加上最近鬧得沸沸揚揚的學生反服貿抗爭行動,這些社會運動讓他對於反動力量與城市之間的關係有了更深入的觀察,舞作取名為「看得見的城市,看不見的人」就是思考有什麼是我們看得見的,又是否忽視了城市運作背後的權力關係。
「1+1雙舞作」的驫舞劇場《裝死》、周先生與舞者們《看得見的城市,看不見的人》兩齣作品,將於5月10至11日在台北國家戲劇院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