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錦添暢談"新東方主義"設計理念
新網記者楊毓馨台北特稿
2010/7/19 下午 07:31:11 / 文化藝術
當代藝術館隔壁的咖啡廳,葉錦添頭戴黑色棒球帽、一身黑色裝扮,儘管擁有許多大型電影美術指導與國際藝術展參展經驗,談到創作時,臉上掛著質樸的笑意,夾著濃厚廣東腔的國語、接受《鳳凰網》獨家專訪,分享他的心路歷程。
 |
葉錦添輕鬆隨和接受本網楊毓馨與張佳琪專訪。(歸鴻亭攝影) |
葉錦添表示,參與多次大型電影美術指導工作後,將暫時回歸到當代藝術。從去年在北京百貨公司打造三尺長的莉莉與冰川裝置藝術,到現在在台北當代藝術館推出的個人特展「夏日狂歡」,葉錦添以雕塑方式,將自己創作以來的思考具體化,聯結人文與自然的關係。
北京的莉莉點出人類與自然關係的環保議題,此次的「夏日狂歡」個人特展,則是玩弄真與假的概念,試圖打破對於原本世界既定的想像,藉由莉莉這個沒有生命的木偶,擺放到我們人類生活的場域,讓原本沒有生命力的木偶,因為人對她好奇產生的關注,而她也因他人的觀照而有了存在的意義,葉錦添即運用這種弔詭的真假論辯,述說一段未存在的觀照歷史。
看著葉錦添從當初受當代傳奇劇場藝術總監吳興國邀請,參與舞台劇《樓蘭女》的服裝創作,便毅然決然提著皮箱擠進吳興國二十坪的國宅公寓。當時的他,全身上下只有理想,在度過許多三餐不繼的日子,到現在遊走於世界各地,用自身的才華擄獲國際的眼光,除了衣櫃裡多了幾套亞曼尼的時裝,談起藝術,葉錦添仍是當年皮箱裝滿理想的大男孩。
 |
談到葉錦添的創作理念就有許多激盪的觀點可以分享。(歸鴻亭攝影) |
從服裝、視覺藝術、電影美術到當代藝術創作,在以2001年《臥虎藏龍》獲奧斯卡「最佳美術設計」與英國電影金像獎「最佳服裝設計」獎聞名後,葉錦添開始接受國際爭相邀展,多次的國際藝術團隊合作經驗,讓身上流著中國文化血脈的葉錦添,在與西方文明的碰撞下,開始省思自己文化的源頭,並由此發展出葉式「新東方主義」,以中國的傳統意象融入西方人文元素,產生既具文化內涵卻保有未來感的藝術作品。
因為「新東方主義」帶來的思維,葉錦添在感受到東西文明碰撞之餘,在西方理性主義與東方思維的交匯,發現這世代過於忙亂。他認為二十一世紀的年代,大家的看法都太「放」,應該是「收」的、冷靜的,因此他的創作趨勢開始往內心走,以心觀方式對外在世界作出對照,並把自己的思考用文字敘述成書,在2008年出版《神思陌路》。
對於葉錦添來說,將自己個人在與世界觀望下的思維歷程寫成《神思陌路》,只是他之後創作上的序。對於未來想完成的事,葉錦添帶著笑意卻堅毅的表示,希望能用具體的藝術形式,如雕塑呈現出有別於文字的思考語彙,帶出人文與自然的關係。
「大海上的一片葉子」,吳興國在葉錦添出版的《神思陌路》序言上如此形容他,而葉錦添明年四月也將在上海推出新展。他說,將加入西方元素,以西方人的面貌,卻穿著三十年代上海風味的旗袍,說明中國長久以來受西方文明影響的情形。
葉錦添的「新東方主義」,儘管每每加入新的未來感元素,卻仍可見他受中國傳統文化影響的痕跡,他以中國文化作為創作本質,呈現出不同的藝術形式,讓我們看見最華美的作品背後,仍是他始終如一的東方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