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加至最愛
檢視信箱
進入商場
前往藝坊
 
現在時間 現在時間

Hi, 您尚未登入喔! 會員 登入 註冊

略過巡覽連結

扎根本土文化的老靈魂 紀錄觀點"無邊奔流"


新網記者張佳祺台北特稿
2010/8/16 下午 08:00:57 / 文化藝術

 藝術家林惺嶽給藝術下一個簡單的定義:「甚麼是藝術?藝術是一種感動的力量。」

藝術家林惺嶽接受"鳳凰網"採訪。(張佳祺攝影)
 紀錄片導演劉建偉首次嘗試自己做動畫,設計多層次的3D運鏡,展現畫作豐富的色彩與林惺嶽充滿戲劇張力的人生故事。

 紀錄片工作困難,藝術紀錄片更是個挑戰,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黃明川,也是劉建偉老師,認為即使台灣為紀錄片寫史,藝術紀錄片也未必會被列進去。台北市副市長李永萍表示,今年台北電影節百萬首獎得主就是以電影為題材的紀錄片,紀錄片對未來藝術保存也扮演極重要的角色,希望紀錄片藝術工作者要繼續加油。公視總經理馮賢賢則說,得知拍攝這部紀錄片讓劉建偉找回拍紀錄片的熱情,即使現在藝術節目還是沒辦受到大眾的喜愛,也會繼續努力下去。

許多文藝工作者盛裝前來參加紀錄片"無邊奔流"首映會。(張佳祺攝影)
 林惺嶽經歷二次世界大戰、台灣戒嚴時期,看見屬於台灣本土的生命力,第一次成為紀錄片的男主角,他幽默的說,現在才找他拍紀錄片實在是太晚了!「我們台灣一直是個受到外國文化殖民的地方,甚麼是國際化?韓國的石鍋拌飯可以國際化,台灣的木瓜牛奶、珍珠奶茶也應該國際化。」國際化是現在的潮流,他卻反潮流而行,回歸本土去領悟藝術真正的意義。林惺嶽有許多描繪木瓜的作品,他認為木瓜代表母姓、代表大地豐收,木瓜不應該畫在盤子上,應該長在木瓜樹上,這種返回自然表現才是內心真正的感動。

 文學家陳芳明表示,以前林惺嶽的畫風是超現實主義,但是當他留學回國看見林惺嶽所畫的濁水溪時,他知道台灣以前都是被詮釋,現在開始台灣要自我詮釋了。藝文工作者蔡詩萍指出,林惺嶽不只是個藝術家,更是個知識份子,他對環境充滿抱負並展現在自己的作品上。林惺嶽則開玩笑地說,「年紀越來大,體力越來越差,但畫作卻越來越大,我是天生勞碌命,但是『歡喜做、甘願受』,藝術本來就是永不休止的志業。」

 策展人林谷芳說,藝術不是高位階的東西,凡是好的東西都應該雅俗共賞,只是看到不同的層面而已。不要覺得藝術高攀不起,一起看看這個扎根本土文化的老靈魂,如何用生命作畫,在藝術家進入金黃色的黃昏時期,如何將自己一生最重要的東西留下。

 本周二晚上10:00公共電視台紀錄觀點《無邊奔流》,林惺嶽將帶領觀眾看見台灣本土的色彩。
頻道:捐贈贊助 分類:文化藝術
專題:張佳祺 日期:2010/8/16 下午 08:00:57
關鍵字:

留言版

文章主題
(回覆時可不用填)
姓 名
評 等
    
Email
驗證碼
ABC (有分大小寫)
留言內容

回覆主題
圖片
     

閱讀更多張佳祺報導
張佳祺報導列表
集集林尾里樂齡長輩首次體驗平板電腦
終生學習 2013/7/11 下午 04:36:16
集集優質套裝行程 穿梭小鎮巷弄體驗深度旅遊
國民旅行 2013/6/29 下午 10:52:48

閱讀更多新網專題
新網專題列表

閱讀更多新網新聞
新網新聞列表
戴含芝高瀚諺打擊樂獨奏會"Inception"6月登場
文化藝術 2025/4/9 下午 04: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