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學徒到董事長 胡慶餘堂當代掌門人談"商道"
新網記者麻念台台北特稿
2009/4/23 下午 04:36:36 / 終生學習
經商之道何在?有人說「商道即人道,信譽就是錢」,但馮根生卻服膺「戒欺」二字。
|
胡慶餘堂董事長馮根生談"商道"。(歸鴻亭攝影) |
始建於1874年,以貨真價實著稱,享譽大陸素有「北有同仁堂、南有慶餘堂」之稱,由紅頂商人胡雪巖創立的國藥老字號胡慶餘堂,當代的唯一傳人兼掌門人馮根生,今天在一場談商道的論壇上,回憶他能從一個小學程度的學徒,一路爬升到董事長,是做到了不欺騙。
這位在1949年,才14歲稚齡就被父親與奶奶送到胡慶餘堂當最後一位學徒時,必須三年不能穿有兜的長衫,以現代的說法,就是沒有口袋的衣服;因為在清朝那個時代,商場交易不像現在可以用支票、信用卡,而都是現銀結帳,當學徒必須手腳乾淨,絕不能貪汙一分一毫。
馮根生在那三年裡,不只一次在打掃或清理店舖時撿到過錢,他都立即交上櫃台,絕不據為己有,直到日後他的師傅病危時,方才透露,當時好幾回馮小學徒撿到的錢,根本是掌櫃故意放著給他發現的,用意在考驗馮根生的廉潔,因為撿來的錢根本沒有帳目,若是都不會欺瞞貪圖,將來出師後更不可能動腦筋去侵佔公款。
|
胡慶餘堂董事長馮根生接受"鳳凰網"獨家專訪,暢談胡雪巖奇聞軼事。(歸鴻亭攝影) |
從學徒起家到今天,已經六十一年,馮根生打趣的說,蔣介石到台灣也不過六十年。他就這樣自最底層的學徒幹起,胡慶餘堂原本每年招一名學徒,到他入門後竟停了這規矩,於是足足擔任三整年的最小角色。
馮根生說,在胡慶餘堂幹學徒只能擦櫃台、掃院子,絕不讓站上櫃台配方撮藥,因為那時所有中藥就有兩千多種,萬一弄錯藥材是會鬧出人命的,不像現在學校教個兩年就出來幫人抓藥,而目前的大陸中藥已經上萬種,還不包括台灣與其他地方研發的在內。
他就從學徒那個時候,一天背上兩種藥材,從藥性、長相與療效等,研究得滾瓜爛熟,平時則常聽也在胡慶餘堂工作的父親與祖父談及胡雪巖生前的點點滴滴,尤其是曾經親自跟隨過胡雪巖的祖父,告訴他戒欺的訓誡,時時牢記在心,終於熬到今天的地位。
身價高達二點八億人民幣的馮根生強調,他一生信服胡雪巖生前定下的戒欺規矩,到現在胡雪巖親筆書寫「戒欺」二字的牌匾仍懸掛在杭州胡氏故居,現在也是胡慶餘堂博物館裡,專給內部員工看。馮根生經常背誦這段匾內的文字給朋友或晚輩聽,「凡百貿易均著不得欺字,藥業關係性命尤為萬不可欺,餘存心濟世誓不以劣品弋取厚利……」
這位把終生奉獻給中藥的馮根生說,「戒欺,就是我的聖經。」
請至
《鳳凰影音網路電視》欣賞更多新聞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