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共生新寶地 寶藏巖國際藝術村今日開跑
新網記者黎品溱台北特稿
2010/10/2 下午 08:21:21 / 文化藝術
「寶藏巖國際藝術村」今天正式開村試營運,以藝術踩街、集體行動攝影、藝術市集、聚落導覽、音樂會、尋寶集章等方式,將這個台北市第一個「歷史聚落」介紹給大家。
 |
台北市長郝龍斌特別前來為"寶藏巖國際藝術村"開村祝賀。(歸鴻亭攝影) |
台北市長郝龍斌特別表示,他以前曾經在寶藏巖周邊生活過,因此對寶藏巖有一分別的感情。
他說,為了讓寶藏巖聚落展現全新風貌,市府文化局民國95年就開始寶藏巖共生聚落整建工程,歷經4年多,總經費1億3000萬,終於在9月中旬完工。
台北市文化局前局長廖咸浩也表示,全世界很多和寶藏巖相同性質的社區之中,寶藏巖是第一個政府一開始就主動參與規劃的社區,其他地方都是在民間做出一個樣貌之後,政府再加以補助。
廖咸浩說,當初這裡原來規劃為公園,因為第一任局長龍應台堅持保留目前的樣貌,經過許多努力才得以保存;但是「保留」這個動作是容易的,如何「規劃」則成為更艱難的課題,保留不只是保留空間而已,更包括居民的鄰里關係、文化以及如何以原貌流傳下去,要如何讓居民留下來也歷經了重重的阻撓。
他特別強調,在網路上流傳,2007年寶藏巖的居民全部遷出,這個傳言是錯誤的,今天在寶藏巖鄭重聲明,國際藝術村的規劃是讓居民留在這裡,而且與進駐的藝術家一起生活,成為擁有文化的地方。
 |
"寶藏巖國際藝術村"唯一一家提供餐飲的小店今日也第一天開張。(歸鴻亭攝影) |
台北市文化局局長謝小韞則說:「今天好像作夢一樣」,這幾年來台北市好多像寶藏巖一樣的寶藏被發覺,就像一顆顆鑽石呈現在大家面前,而寶藏巖就是一顆未琢磨的鑽石,它的光采來自於它的內涵。
謝小韞強調,寶藏巖曾經被譽為跟台北101大樓一樣,是值得探訪的景點。這個聚落為什麼能被保留下來,以及在這之中經歷的困難的過程都是值得大家去關注的。
台北市文化基金會藝術村營運部總監蘇瑤華表示,這次開村甄選出的5名藝術家已陸續進駐,包括范曉嵐、吳芳義、羅仕東、王立心與葉育君,此外還有7組「微型群聚」,以排練、辦公室、創作、展演等方式進駐一年,包括結合西洋搖滾、嗩吶、二胡的神棍樂團,以及自助旅行愛好者林姿蓉開設的「咖啡‧酒水‧探索食堂」,是寶藏巖內唯一提供餐飲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