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了18年 宜蘭人的蘭陽博物館10月16日開館
新網記者孫慧蘭台北特稿
2010/10/7 下午 10:18:15 / 經史子集
籌備過程長達18年的蘭陽博物館,即將於本月16日,也就是宜蘭紀念日這一天正式開館。
 |
宜蘭縣副縣長吳澤成介紹宜蘭人等了18年的蘭陽博物館。(謝旻儒攝影) |
宜蘭縣副縣長吳澤成表示,蘭陽博物館就是宜蘭的縮影,過去半年試營運期間,已經吸引將近60萬人次前往參觀,進去就能了解宜蘭的人文、地理。
吳澤成說,這座占地10.9公頃,以11.3億打造的博物館,以「蘭陽就是一座大博物館」為構想,是宜蘭縣第一座公立博物館,館內典藏以宜蘭人的生活文物、景觀特色為主,營造成是宜蘭的窗口,由於宜蘭以農業立縣,館內有割稻、趕鴨、打鐵的場景模型,也有早期森林伐木介紹等;而博物館基地在頭城鎮烏石礁遺址,因此建材以石牆為外觀,融入到龜山島、烏石群等景色,並且顧及當地溼地生態完整性。
國內博物館大老、目前為台灣藝術大學校長黃光男則指出,以宜蘭特色為主體就是蘭陽博物館成功的地方,希望這個縣級博物館可以持續發展,以「國際級博物館」為目標。
蘭陽博物館代理館長黃怡芬表示,擁抱太平洋的蘭博館,館內以宜蘭的山、海、平原為展示架構,常設典藏以常民文物為主,可以具體而微的看見宜蘭人從過去到現在的生活,及蘭陽地區的變遷,希望將宜蘭豐富的自然和人文多樣性的資產統合,成為宜蘭文化的新地標,開館後將有一連串包括「蘭博感恩晚會」、「大地搖滾」等活動,11月至12月更將集結宜蘭大大小小博物館趴趴走,邀請大家一同漫遊宜蘭。
 |
蘭陽博物館開館,歡迎全國民眾前往參觀。(謝旻儒攝影) |
蘭陽博物館出自建築師姚仁喜與大元聯合建築師事務所的設計,獲得2010遠東建築獎,外形就像是北關海邊常可看見的「單面山」,屋頂像個大斜坡,建築的最高點遙遙指向龜山島,建築的外牆使用的是石材及鑄鋁板,以多重質感與規格的石材,轉化成音階與節拍,呈現韋瓦第小提琴協奏曲「四季」的春夏秋冬四篇樂章。在蘭博館的四個樓層中,呈現了宜蘭的自然與人文特色,分別是山之層、平原層、海之層,這樣的設計呼應了宜蘭的地理空間,就好像進入蘭陽平原,便可以感覺得到山、海交融的經驗一般。
該館自10月11號到15號休館5天,16號星期六正式營運,開始對外收費,全票票價100元、團體票80元、持有學生證及6到12歲的兒童50元、宜蘭縣民及30人以上的學生團體優惠票30元、未滿6歲及65歲以上民眾和身障人士可以免費參觀;蘭陽博物館表示,未來開館時間在每週二到週日,每天從上午9點開放到下午5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