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彼得堡愛樂將來台演奏經典俄羅斯風味作品
新網記者麻念台台北特稿
2010/10/13 下午 06:42:23 / 文化藝術
純俄系統交響樂團即將來台演出,牛耳藝術創辦人牛效華難得有興緻一一解說每首曲目。
 |
牛耳藝術創辦人牛效華(中)介紹聖彼得堡愛樂管弦樂團。(歸鴻亭攝影) |
成立於1882年,聖彼得堡愛樂管弦樂團是俄國歷史最悠久的樂團,與維也納愛樂、柏林愛樂同被列為世界頂級經交響樂團,這次將由指揮泰密卡諾夫與鋼琴家馬祖耶夫合作,於11月16、19日在台北、19日在高雄演出。
牛效華表示,一般俄系樂團來台,過去演奏俄國經典作品都以柴可夫斯基的樂曲為主,下個月來台的聖彼得堡愛樂則帶來浦羅高菲夫的《古典》交響曲、雷姆斯基‧高沙可夫的《天方夜譚》、史特拉汶斯基《春之祭典》,以及拉赫曼尼諾夫的《第三號鋼琴協奏曲》與《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
他說,音樂系教授常把學生浦羅高菲夫《古典》當成絃樂教學的作品,聆聽時有極為清澈的聽覺享受,事實上配器卻有極複雜的手法,對演奏者更有極深的技巧要求。
而雷姆斯基‧高沙可夫的《天方夜譚》則是俄國人對阿拉伯的想像,而這首樂曲阿拉伯人拉不出來俄式的韻味,由聖彼得堡愛樂來表現,不是買張CD能體會於萬一的,必須進音樂廳親自感受。
30年前,華人指揮董麟曾在中山堂演出過《天方夜譚》,在那個音響無法與現在國家音樂廳的效果相比下,聖彼得堡愛樂的《天方夜譚》是更值得期待。
 |
牛效華談起這次聖彼得堡愛樂演出的純俄羅斯風格曲目難得眉飛色舞。(歸鴻亭攝影) |
牛效華對史特拉汶斯基《春之祭典》非常瞭解,指出這首作品首先是以雙鋼琴版本推出,後來改為芭蕾版本,最後才有純管絃樂的演奏版,是傳統古典音樂被徹底顛覆的重要作品,他還在唸書時史特拉汶斯基還在世,這首當時被認為是野獸派的驚世駭俗前衛創作,大量使用不和諧音及不對稱節奏,不過曲風中仍然保有濃濃的俄羅斯風情,不過顯然影響了法國的作曲家,聽聽德布西的《牧神午後》就能感受出來。
去年國家交響樂團才在美籍指揮布瑞德‧路博曼與舞者以3D呈現《春之祭典》,這次則是俄式原汁原味的史特拉汶斯基獨特風格音樂祭典。
談到拉赫曼尼諾夫,牛效華更把《第三號鋼琴協奏曲》第一樂章介紹為許多電影對愛情場景的襯托音樂,而《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則更是考驗演奏家的功力,強調帕格尼尼這小提琴鬼才因為五指特長,創作的小提琴曲子被稱為「不是人能拉的」,就如他說《春之祭典》前奏的低音管當年也被稱為「不是人能吹的」,卻沒說這首作品主題狂想曲裡最應該被戀愛電影使用的那段《似曾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