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加至最愛
檢視信箱
進入商場
前往藝坊
 
現在時間 現在時間

Hi, 您尚未登入喔! 會員 登入 註冊

略過巡覽連結

當代藝術館"發現印度" 展現當代藝術中印度之道


新網記者歸鴻亭台北特稿
2010/10/21 下午 09:49:50 / 文化藝術

 台北當代藝術館明日起將推出「發現印度-印度當代藝術特展」,展出30名印度藝術家63件作品,是台灣首度全面性介紹印度當代藝術的展覽。

當代藝術館館長石瑞仁介紹"發現印度",左為印度台北協會會長羅國棟。(歸鴻亭攝影)
 當代藝術館館長石瑞仁指出,觀眾除了有機會透過這項展出的作品廣泛了解印度當代藝術活潑多元的風貌,也可以進而深入瞭解存在於這些藝術品背後的各種社會文本及文化情境,如:傳統再造、種性制度、貧富差距、政治議題等,並可藉由本展相關活動,認識印度的音樂、宗教、文學和寶萊塢電影等多元文化面向。

 石瑞仁說,印度藝術家帶來的作品形式包羅萬象,包括雕塑、裝置、繪畫、錄像、攝影、動力機械、及複合媒材的拼貼組合等,探討議題則廣泛多元地包含了全球化影響、消費文化、城市、性別意識、戰爭、暴力、政治權力、生態浩劫、生存與死亡、傳統與當代、肉體與心靈、神明與偶像崇拜等各種社會現象。不論藝術家們所採用的媒材、表現形式、或探討議題為何,觀者總能從作品中發現印度的身影;然而有趣的是,這些立足於印度這個單一區域的作品,卻往往有意或無意地指向了全體人類的共同經驗,讓這場「尋找印度」與「發現印度」的藝術之旅,同時成了「追尋自我」與「發現自我」的心靈旅程。

"發現印度"部份展品。(歸鴻亭攝影)
 印度台北協會會長羅國棟則表示,從歷史悠遠的人類「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到晉身總體經濟快速成長的「金磚四國」,印度這個兼具富豐沛傳統養份與當代創新能量的國度,在各方面都能在國際上打造出獨樹一格的「印度風」,歡迎大家能前來瞭解印度。

 策展人林瑀希指出,印度當代藝術擅長從自身傳統藝術文化養分中,擷取打造出新的印度藝術特色,與台灣當代藝術發展其實有異曲同工,展覽中可以看到一些很新的東西,但是又可以看到它的技法其實是源自於很古老很古老的部分,舊裡面談新的、新的裡面再談舊的。

 展品中伊拉那(G.R. Iranna)的裝置藝術「死亡的笑容」,以10幾個裸體人形模特兒群聚蹲坐,但臉部都被黑布包裹,藉此傳達社會制度禁錮下,每個人被教條式的社會規範、被迫保守只能盲從,彼此無法看見真正的自己,因此看似群體的社會,其實仍是個體獨自面對的自我。

 希瑪‧烏帕迪耶(Hema Upadhyay)則透過上千隻蟑螂爬行於牆壁的裝置藝術「小強與大強」,質疑人類生存的狀態,清藤‧烏帕迪耶(Chintan Upadhyay)利用嬰兒頭像創作3座大型雕塑,強烈諷刺後現代資本主義,在當代藝術館門外顯得十分搶眼。
頻道:捐贈贊助 分類:文化藝術
專題:歸鴻亭 日期:2010/10/21 下午 09:49:50
關鍵字:

留言版

文章主題
(回覆時可不用填)
姓 名
評 等
    
Email
驗證碼
ABC (有分大小寫)
留言內容

回覆主題
圖片
     

閱讀更多歸鴻亭報導
歸鴻亭報導列表

閱讀更多新網專題
新網專題列表

閱讀更多新網新聞
新網新聞列表
里仁推廣國產雜糧有成 獲農糧署頒贈感謝狀
產業經濟 2024/11/14 下午 06:10:06
排灣族手紋耆老李直英Liveges Rusiguwan辭世
回憶紀念 2024/11/13 下午 07: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