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風濕關節炎患者應持續治療 飲食應多蔬果少肉食
新網記者歸鴻亭台北特稿
2014/5/27 下午 06:25:43 / 醫療保健
56歲的簡小姐自9年前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肢體活動處處受限,有時候連刷牙、洗臉等日常舉動都無法獨力完成,且長期口服藥物治療竟引發嚴重胃潰瘍,生活痛苦不堪。
|
中華民國風濕病醫學會理事長陳得源呼籲病患應應持續治療。(歸鴻亭攝影) |
中華民國風濕病醫學會理事長、台中榮民總醫院免疫風濕科主任陳得源表示,類風濕性關節炎是關節慢性發炎的自體免疫疾病,嚴重時會導致關節損害變形。簡小姐不放棄治療,病患應接受非類固醇抗發炎藥治療及併用改變病程之抗風濕病藥;中重度患者在傳統藥物都治療無效之後,則可申請使用藥效較快且持久、副作用較低的生物製劑治療,可抑制軟骨和硬骨的侵蝕以避免關節變形。對抗這類疾病,持續治療是關鍵,在接受換藥治療後,目前的生活幾乎與罹病前無異。
陳得源說,這種關節慢性發炎的自體免疫疾病,因免疫系統失調,讓體內長期處於慢性發炎狀態,破壞身體正常結構,造成患者四肢腫脹疼痛,嚴重時可能導致嚴重的關節損害。
他說,一份長期研究指出,中度RA患者使用生物製劑治療後,疾病嚴重度逐漸下降至低疾病活動標準(DAS28指數小於3.2),但部分患者在治療第36周中斷治療後,在短短4周內就有平均疾病嚴重程度逐漸上升、病情開始惡化的現象,顯示持續用藥治療才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及避免關節持續破壞,呼籲患者勿擅自減藥或停藥。
|
類風濕關節炎患者飲食應多蔬果少肉食。(歸鴻亭攝影) |
另外,類風濕性關節炎病友常不知如何吃,今日病友秀出拿手料理分享食譜,多蔬果、少肉食,烹調少油鹽糖,鼓勵病友走出來。
中華民國類風濕性關節炎之友協會理事長張玲瑗表示,類風濕性關節炎盛行率是0.4%至1%,估計全國領有重大傷病卡者約5萬到6萬人,好發在40歲以上,女性是男性3倍。病友常問要如何吃、吃什麼,發病後應該吃的清淡,進補食材都需遠離,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師李青蓉表示,飲食原則建議均衡為主,蔬果攝取需足夠並避免刺激性食材,端午節將至,傳統肉粽則建議以全穀米取代糯米、栗子取代蛋黃、肥肉也應避免,食用時,建議搭配當季蔬果,如茄子、桃、李等較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