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明亮專長"慢" 從電影到概念書"郊遊"還是"慢"
新網記者王愛君台北特稿
2014/7/3 下午 06:47:48 / 經史子集
電影,應怎麽才算是電影?必須要有故事的存在敍述,起承轉合之間需要清晰分明,邏輯思維必須依循軌道,配樂與對白更是電影中的靈魂,似乎缺少了以上任何一個元素,就無法構成一部電影的產生。如果將以上標準套用在導演蔡明亮身上,那麽恐怕是不符合大家所預期。觀衆之所以對電影產生假設標準,全因歐美電影的耳濡目染,往往預期電影的行動性所帶來的娛樂,卻忽略隱含其中的速度性更能震撼人心。
|
導演蔡明亮對它作品中的「慢」有其一貫的影像美學理論。(歸鴻亭攝影) |
對於蔡明亮的電影,離不開「慢」這個字。一個鏡頭底下,可以不具任何對白,沒有配樂的雕飾,更多的是主角在不知所措,被逼到牆角之下所呈現出最自然的反應,這一切都是他的慣有風格,也是他最真實的真實。誠如他的御用女主角楊貴媚所說的,蔡明亮的電影不是當下就能獲得,是一種「慢」的體驗,是在真正從生存到生活以後,某天你才會恍然大悟,原來這一切早就在他的鏡頭之下呈現。當頭棒喝的餘韻散開之後,鏡頭下的真實讓人無可奈何卻也深深感動。
延續過往的一貫風格,《郊遊》中的長鏡頭不曾缺席,在知道被獲選為第50屆金馬影展開幕影片,蔡明亮曾非常擔心觀衆會因此呼呼大睡或按耐不住那「慢」而離場,意料之外,《郊遊》結束之後依然在觀衆心中無法散開。這樣的震撼,《郊遊》從視覺影像化爲文字,透視夢境中的自然與真實。
往常發表的電影概念書,純粹是爲了宣傳電影而作。這一次的《郊遊》,是爲了「真實、自然地做自己」。生命中的一切創作,蔡明亮都將其視爲因緣巧合之下所誕生的自然,無須過多的矯情造作,仿佛一切冥冥中注定,和楊貴媚、李康生的合作如此,與劇組之間亦如是。
|
菜明亮(中)與他的固定班底李康生(左)、楊貴媚(右)。(歸鴻亭攝影) |
某一天在掃地的他篤然回想起,外公掃地的姿態,從最初的模糊逐漸轉爲近在眼前。那一刻外公與自己的影像交錯重曡。自然之於生命,即是無常,如斯的想法比任何時候都來得更強烈。無常伴隨而來的頓悟,便是感激與珍惜。珍惜自然所帶來的喜悅,也感激自然所帶來的傷痛,審視自己的人生,他覺得那是悲傷卻痛快的。
眼前所看見的美麗,不過只是過眼雲煙。唯有廢墟,才讓蔡明亮覺得真實。《郊遊》離不開廢墟,廢墟之中必定隱藏湖的存在。湖,不會主動前來,僅只是在你偶然經過的地方靜候光臨,發掘水深之處的奧妙,與老子的「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彷彿相通。在蔡明亮的掌鏡之下,湖延伸成生命的起源,每個人心中都有擱置已久的廢墟,但人往往耽溺於廢墟之外的虛幻,忽略了廢墟方才是真實存在的。有廢就有生,有生就有死,只有等到離開依附的軀殼,那夢境之中的廢墟,才是靈魂歸來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