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影秀台灣" 2014年生態影片全台20縣市陸續播放
新網記者麻念台台北特稿
2014/7/14 下午 07:18:49 / 生態環保
農委會林務局與國家圖書館合辦2014生態電影節「有影秀台灣」,今日許多關心台灣生態的保育人士齊聚國家圖書館,一同在台灣形狀的陶土模型上按壓出手印,象徵齊心「手」護台灣。
 |
農委會林務局局長李桃生(左)捐贈20套生態紀錄影片給國家圖書館,由館長曾淑賢(右)轉贈美、英、法等6國的學術圖書館以及俄羅斯、拉脫維亞、越南等7處台灣漢學資源中心典藏。(歸鴻亭攝影) |
農委會林務局局長李桃生表示,台灣寶島涵蓋5萬6千種物種,其中特有種約1萬6千種,生物多樣性極高,生態紀錄片發現台灣生態之美,也為各種生物留下珍貴紀錄。這些台灣生態電影將從7月15日開始,到10月19日,在全台播放40部紀錄片,和民眾一起關心在地故事。
國家圖書館館長曾淑賢指出,生態紀錄片必須在合適的季節、時間和場域下,才能拍攝出完整的作品,等待時機的過程十分艱辛,對紀錄片導演願意付出極多時間與精神拍攝這些珍貴的影像,表達萬分的敬意。
此次電影節首度發表的紀錄片《里山台灣─滄海桑田桃花源》,挑選陽明山八煙聚落、花蓮豐濱港口部落與新北貢寮水梯田拍攝紀錄片,帶出三地特殊的稻作農業環境面臨的衝突與掙扎。
拍攝《恐怖者的恐懼─赤尾青竹絲》的導演江國賓克服自身對蛇類的恐懼,跑遍北台灣山區,拍攝出夜行性動物赤尾青竹絲豐富多元的姿態;他表示,一般人都很害怕蛇類,尤其像是青竹絲這種具有毒性的蛇,但是牠們也正面臨氣候及環境變遷,族群正在減少。
|
2014生態電影節「有影秀台灣」官方版預告片。(農委會林務局提供) |
農委會林務局曾經在2006、2011和2013年舉辦過3屆生態電影節,帶動生態影片的發展。今年第4次舉辦,將有40部生態紀錄片,分為5大類,包含環境變遷、森林生態、物種、水域生態及生態保育等;配合播放的國家圖書館同步展出當中7部獲獎生態影片的拍攝團隊用品、導演與團隊人物介紹。這些紀錄片將在全台20個縣市同步巡迴放映5,200場次以上,以真實的影像展現台灣生態保育的成果。
今年林務局也特別捐贈20套生態紀錄影片給國家圖書館,並由國圖轉贈美、英、法等6國的學術圖書館以及俄羅斯、拉脫維亞、越南等7處台灣漢學資源中心典藏,讓台灣的豐富地貌和多元物種能展現於國際學術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