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前一千天"重要 媽媽孕期營養應一少三多
新網記者王愛君台北特稿
2014/7/21 下午 06:29:49 / 孕前產後
自2010年起,世界衛生組織(WHO)不斷提倡「生命的前一千天」的重要性,呼籲婦女們應重視孕期和兩歲前兒童的基本營養需求。但根據臺灣母胎醫學會最新調查結果顯示,臺灣高達9成9孕婦關鍵營養素攝取不均衡。
 |
臺灣母胎醫學會對於孕期的營養原則為一少三多,即少熱量、多DHA、多鈣、多葉酸。(王愛君攝影) |
臺灣母胎醫學會理事長鄭博仁醫師表示,生命的前一千天,其實關係到胎兒在往後35至50年之間的健康狀況影響。醫學會對於孕期的營養原則為一少三多,即少熱量、多DHA、多鈣、多葉酸,雖然有9成的孕婦知道葉酸需求非常重要,但只有3%的孕婦攝取標準的葉酸,缺少葉酸也將會使得胎兒成為自閉症兒童的機率提升。
鄭博仁指出,DHA將影響胎兒的IQ與EQ,但真正攝取足夠DHA的孕婦僅佔少數。而鈣為影響胎兒骨骼成長的重要因素,8成6的孕婦也知道其重要性,但僅有1成的孕婦達到攝取標準。而他從母胎醫學會的調查研究發現,外食的孕婦佔了將近7成,這些孕婦也都十分擔心外食將影響胎兒的健康。從問卷研究中,鄭博仁立下結論,臺灣孕婦目前的普遍問題為一多三少,多熱量,少DHA,少鈣,少葉酸,與醫學會的孕婦營養原則恰恰相反。
 |
臺灣母胎醫學會理事長鄭博仁呼籲媽媽瞭解「生命的前一千天」的重要性。(王愛君攝影) |
他進一步說明,從都哈學說(DOHaD)研究結果顯示,孕婦的營養過剩或不良,將普遍影響胎兒成人後罹患慢性疾病的風險。在胚胎發育過程若經歷營養不良的不利因素,胎兒的代謝和器官會發生適應性關節,造成結構永久性改變,進一步導致成年期糖尿病、高血壓、心臟血管疾病等。
他也指出,現今社會孕婦多為外食族,難達到營養攝取均衡,因此建議孕婦可通過孕期營養品來輔助營養素的攝取。倘若孕婦本身的熱量不夠,也可食用孕婦奶粉補充熱量。為了促使孕婦能夠有效記錄自己的營養攝取,母胎醫學會官網推出「關鍵營養檢測活動」,透過線上自我檢測來掌握自身孕期及關鍵營養攝取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