簽訂"生產計畫書" 醫界婦女團體意見兩極
新網記者麻念台台北特稿
2014/7/24 下午 01:23:09 / 孕前產後
為回應婦團要求,以維護產婦人權及減少不必要的醫療作為介入,讓醫生和產婦簽訂「生產計畫書」,衛福部月前行文婦產科醫學會範本要求試擬,引發醫界強力反彈。
 |
台灣婦產科醫學會今天舉行記者會,批評婦女生產前要先和醫護人員訂定「生產計畫書」偏離產科醫療照護主流。(歸鴻亭攝影) |
國內有助產團體要求生產前須訂定生產計畫書,甚至要求衛福部將「生產計畫書」列為未來醫療評鑑項目之一;不過範本合約雖然載明,產婦願承擔一切可能之風險,並給予醫護人員免責權,仍引發醫界強烈不滿。
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秘書長、馬偕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黃閔照表示,「生產計畫書」部份內容十分荒謬,有產婦要求生產姿勢,要用半坐臥、趴姿、蹲姿等生產姿勢分娩,還不排除要在廁所裡面生,更拒絕推肚子、真空吸引及利用產鉗,這些都可能不利接生,且偏離目前世界產科醫療主流做法,引發醫師批評美其名為人性化生產,其實是放牛吃草式生產。
生產過程充滿變數,包括破水的處理、催生怎麼做,醫師一切都是以母子的安全為前提,黃閔照強調,助產團體的生產計畫書範本內容,完全違反醫療常規,不合常理,醫學會不排斥產婦可與醫師私下訂定契約,像國內有教會基於信仰因素而拒絕輸血,也是透過類似做法解套,但醫學會反對全面推行「非訂不可」的「生產計畫書」。
 |
婦女新知基金會在現場澄清婦產科醫學會批評的文件並不是基金會的版本, 基金會提出「生產計畫書」,是讓醫病雙方做為溝通的工具,讓生產更人性化,而不是買賣交易契約。(歸鴻亭攝影) |
黃閔照說,產婦在生產時,可以跟主治醫師溝通,沒有必要擬定制式化的「生產計畫書」,不僅無線上綱人性化,也忽視醫療從業人員專業。
婦女新知基金會培力部主任陳玫儀表示,擬定生產計畫書是捍衛孕、產婦人權的體現,生產計畫書也是表達產婦拒絕或減少不必要的醫療介入的溝通工具,因此她們要求衛福部針對使用生產計畫書的醫院,在評鑑上給予加分。
衛福部醫事司副司長王宗曦回應,訂定「生產計畫書」還在蒐集意見階段,相關細節以及是否實施都未定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