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公民跨域行動接軌"論壇 臺中港馬NGO齊聚
新網記者麻念台台北特稿
2014/8/27 下午 06:56:14 / 經史子集
文化部舉辦的「公民跨域,行動接軌」公民論壇與創意演講,今日在中山堂光復廳登場,邀請來自香港、中國大陸、東南亞與臺灣的專業NGO工作者,針對「新時代下NGO的轉型與創新」及「公民創意的行動角落」進行討論。
 |
文化部今日在中山堂光復廳舉辦的「公民跨域,行動接軌」公民論壇與創意演講。(歸鴻亭攝影) |
今日上午為「新時代下NGO的轉型與創新」論壇,下午為「公民創意的行動角落」系列創意演講,領域涵蓋兒少、勞工、環保、平權、社造、慈善、農村建設等,與會者包括香港晨曦青少年文教基金會發起人王冰、香港社區組織協會幹事王智源、馬來西亞林連玉基金副行政主任江偉俊、臺灣小鎮文創創辦人何培鈞、臺灣公益CEO協會秘書長林淑娥、中國大陸億友公益、善淘網、北京自然大學發起人等。
 |
「公民跨域,行動接軌」公民論壇與創意演講邀請來自香港、中國大陸、東南亞與臺灣的專業NGO工作者。(歸鴻亭攝影) |
文化部次長洪孟啟致詞時表示,關心社會並透過實踐走進社會,是公民的基本職責,在推動社會事務改革時,我們應當堅持平等溝通的理念,因為民主的意義就是眾聲喧嘩,而公民社會就是要讓喧嘩的各種聲音都得以發出,並且在這過程中腳踏實地得推動各項社會改革工作。文化部盼望亞太公民社會能夠開創相互聆聽、對話及合作交流的管道。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幹事王智源說,香港每4個小孩,就有1個在貧困線下。許多貧窮的孩子較害羞被動,自尊較低,不願意接觸外界,因此組織貧困家庭的家長,希望他們站出來,也一起呼籲香港政府,落實義務或低廉的教育。
善淘網創始人指出,在他們的公司看不出誰是正常人,誰是身心障礙者,這是善淘網的理念。「我們要看到系統性問題,然後單點突破,這樣才能把資源極大化。」
 |
「公民跨域,行動接軌」公民論壇與創意演講現場的資料看板。(歸鴻亭攝影) |
馬來西亞林連玉基金副行政主任江偉俊曾參與馬來西亞社區營造與公民串聯社會運動,他說,2008年大選後馬國執政黨不再占有絕對優勢,公民擁有參與的可能,讓公民意識快速萌芽。
臺灣小鎮文創創辦人何培鈞則認為,這幾年年輕人開始思考身邊的社會現象,並且透過積極行動,落實在地化、永續發展等理想,代表臺灣的公民意識已經十分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