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4大NG餐點 王育敏:年底全面推動校園食材登錄
新網記者歸鴻亭台北特稿
2014/9/10 上午 11:54:17 / 青少兒童
劣質油流入市面,國中小營養午餐也受害,食品安全成為把關國人健康嚴重議題,立委王育敏今日更質疑幼兒園餐點成了三不管地帶,NG率高達7成4,且幼兒園也未納入食材登錄機制。
 |
立委王育敏(中右)今日與兒福聯盟及董氏基金會共同公佈「2014年幼兒園餐點調查報告」。(歸鴻亭攝影) |
兒福聯盟及董氏基金會與王育敏今日舉行記者會,公佈「2014年幼兒園餐點調查報告」,指出目前幼兒園餐點的不健康食物過多、食材來源不明,幼兒園餐點平均每2週供應3次以上漢堡、泡芙等高油糖鹽主食及點心,含糖飲料供應達5成9,將對孩子的健康造成不利的影響。
王育敏指出,目前5歲幼兒入學率高達9成,全台幼兒園超過6千家,光去年就讀幼兒園的幼童就超過44萬人,但幼兒園餐點無人把關,教育部至今也未全面清查,令人擔憂。她並指出,目前僅10個縣市的國中、小試辦校園食材登錄機制,教育部應補強管理。
這項兒福聯盟與董氏基金會的調查報告是針對751位家長、120家公私立幼兒園菜單進行分析,她說,幼兒園4大NG餐點,包括高油糖鹽零食(泡芙、小西點、銅鑼燒、沙其瑪、餅乾等)在菜單上提供比率達百分之百;魚肉類加工品(組合雞塊、火腿、熱狗、花枝丸等)90.2%;含糖飲料58.9%;澱粉類加工品(炸薯餅、甜不辣、米血糕等)48.2%。
 |
董氏基金會營養組主任許惠玉(左)質疑幼兒園未納入食材登錄機制。(歸鴻亭攝影) |
王育敏指出,教育部針對國中、小訂定的食物營養基準非常精準,但幼兒園部分僅用4行字簡單帶過,她要求教育部盡快公告「幼兒園餐點食物內容及營養基準」,並不定期抽查幼兒園餐點,為小朋友的健康加強把關。
董氏基金會營養組主任許惠玉表示,過去幼托未合併前,由地方政府擬定食物規範,但教育部接手後卻缺乏類似指標,她擔心幼兒期仍是口味培養階段,長期以甜食、加工品為餐點,不但缺乏營養影響發育,更容易埋下肥胖、蛀牙、慢性病的危險因子。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學務校安組專門委員葉信村表示,,校園食材登錄會提前在今年底全面推動。未來國教署會研擬幼兒園營養基準,儘快對外公布國中小學生的營養午餐內容,也會力求縣市教育局落實食材稽查工作,同時讓幼兒園公開菜單,讓家長充分了解內容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