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數字停止" 判死冤案反應階級問題
新網記者李亞融台北特稿
2014/11/7 下午 03:32:10 / 人權社會
為聲援邱和順、謝志宏、鄭性澤3名冤獄死囚,台灣廢除死刑推動聯盟、民間司改會、台灣人權促進會等團體集資拍攝《讓數字停止》3部短片,希望社會大眾關注冤案及其背後的結構問題。
 |
民團集資拍攝《讓數字停止 》3部短片,希望社會大眾關注冤案及其背後的結構問題。(歸鴻亭攝影) |
《讓數字停止》由曾經擔任過蘇建和案紀錄片《島國殺人紀事3:自由的滋味》副導演的李家驊擔任導演,黃偉誠擔任副導演,分別為《9602,讓數字停止》、《5073,讓數字停止》、《4527,讓數字停止》,記錄民間司改會志工呂姵閺、冤獄平反協會的羅士翔、廢死聯盟的法務主任苗博雅拿著冤獄人的人形立牌渡過一天的過程。片名的數字代表3位冤獄人關押在看守所的天數。
羅士翔表示,謝志宏案的判決書中不見任何科學證據,測謊無法判讀,唯一有的證據是謝志宏在警局的自白筆錄,當時的錄音光碟現今已遺失,法官不應在證據薄弱的狀況下輕易判死。
苗雅博指出,鄭性澤案疑點重重,監察院已在今年8月提出4大疑點,檢辯雙方都認為這是實質冤案。
 |
《讓數字停止》導演李家驊與副導演黃偉誠希望改革司法體制,以紀錄片拋磚引玉,喚起社會大眾關注。(歸鴻亭攝影) |
「冤案的形成牽涉到社會體制的問題。」民間司改會副執行長陳雨凡認為,從冤獄救援的經驗中可以歸納出一定公式,例如被害者多為社會底層的人,或者被認為不乖的青少年,他們涉及到重大刑案時,第一次被羈押多因沒有律師陪同而遭警方刑求,法官光以自白就能判罪。
不過,冤獄的救援也有一定公式,包括不放棄的家屬、找尋救援團體聲援。最大的困難是對抗人性與扭曲的體制,法官要面臨同儕、輿論與升遷問題;因此,不只要需要持續進行個案平反,也希望改革司法體制,以紀錄片拋磚引玉,喚起社會大眾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