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剝裂" 謝杰廷周書毅跨領域破解策蘭詩密碼
新網記者歸鴻亭台北特稿
2010/11/24 下午 10:06:35 / 文化藝術
音樂人謝杰廷與編舞者周書毅,兩位在不同領域的創作者,首次攜手合作,以音樂、舞蹈、空間、裝置等不同媒材,嘗試詮釋二戰後最重要的德語詩人保羅‧策蘭(Paul Celan)詩作《詩剝裂》。
|
"詩剝裂"演出以聲音與舞蹈結合出極為意象化的氛圍。(歸鴻亭攝影) |
曾與台灣歌手萬芳、琵琶演奏家鍾玉鳳、日本吉他手大竹研合作的謝杰廷,說明《詩剝裂》是Schibboleth的音譯,它是策蘭的一首詩名,在希伯來語有河流的意義,卻也是古以色列人在戰敗撤退時攸關生死的密語。策蘭的猶太裔父母死於納粹集中營,對戰後流亡巴黎的他而言,以德語寫詩成為他的痛與無解的困境,他的詩因而逐漸變得支離破碎,意義消失而僅剩下聲音,最終自盡於塞納河。
|
"詩剝裂"獨舞部份利用肢體與光影變化營造效果。(歸鴻亭攝影) |
他表示,閱讀策蘭的詩並不容易,語句斷斷續續,又有頭沒尾,但在閱讀時,總會讓謝杰廷感受到一種聲音,而他認為,在周書毅的肢體動作上,又可找到許多承載語言的感覺,因此就找周書毅合作,創作《詩剝裂》。
嘗試多元結合表演型態的周書毅則表示,他從《詩剝裂》裡衍伸出的獨舞,體會當時的猶太人看待艱苦不是用哀痛的方式,而表現出某種生命的力度,這次與謝杰廷合作,希望從詩裡探索生命的意義,並不是要呈現策蘭的生平,而是想要提醒自己該怎麼面對這曾經的記憶,又是如何遺忘過去。
謝杰廷與周書毅在演出中以碎裂成曲的旋律和簡約激盪的律動與詩人讀詩的聲音相應和,三者時而獨立,時而纏繞交疊,互為基底卻又互相對話,將詩裡的聲音與詮釋出的意義轉化出新的可能與生命。
《詩剝裂》25日起至28日於第15屆皇冠藝術節連續演出六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