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廢棄物清不勝清 億萬片塑膠碎片佔領海岸線
新網記者歸鴻亭台北特稿
2014/11/20 下午 12:46:04 / 生態環保
淨灘活動雖然已進行10年,但目前就連在海灘上抓起一把沙子,發現都是塑膠碎片。國內的海岸雖已「水泥化」,但沙灘卻悄悄地「塑膠化」。
 |
荒野保護協會理事長賴榮孝認為淨灘活動雖然已進行10年,沙灘卻悄悄地「塑膠化」。(歸鴻亭攝影) |
荒野保護協會今日公布近2個月的淨灘成果,經全台各地共18場淨灘活動後,共清出7,931公斤的垃圾,其中將近9成為塑膠,數量最多的也是分裂後的塑膠碎片。
今年也首次在台灣進行的「微塑膠(microplastic)密度調查」,在新北市金山國聖埔、台南市四鯤鯓、高雄市中芸海岸,啟動「微塑膠密度調查」,調查每平方公尺海灘的破裂細小塑膠碎片數量,結果發前述三海灘各達77、199及787片。
 |
「微塑膠密度調查」發現淨灘活動後,數量最多的也是分裂後的塑膠碎片。(歸鴻亭攝影) |
調查發現,在淨灘過後,每平方公尺的沙灘上仍有高達約800件的細小塑膠碎片,被塑膠汙染的沙灘與海洋不僅嚴重傷害觀光產業、遊客安全和船舶航行,更會吸附毒性物質後進入食物鏈,被海鳥、哺乳類與魚類誤食,最後再被酷愛海鮮美食的國人吃下肚。
荒野保護協會理事長賴榮孝表示,為了監測塑膠垃圾,如寶特瓶,破碎後的污染狀態,特地調查新北、台南、高雄3處海灘遭破碎後的微塑膠入侵,其中高雄林園的中芸海灘在1平方公尺內就有787件微小垃圾,台南四鯤鯓發現大量的塑膠原料顆粒,應與漁船碰墊、漁業與牡蠣養水產殖等產業有關,呼籲政府重視源頭的物料管理。
賴榮孝說,今年海洋廢棄物數量排名前10名,依序為塑膠碎片、保麗龍碎片、紙袋塑膠袋、玻璃飲料瓶、吸管攪拌棒及封套、瓶蓋、免洗餐具、菸蒂、衣服鞋子手套、塑膠飲料瓶。
 |
荒野保護協會公佈2014國際淨灘成果。(荒野保護協會提供) |
荒野保護協會海洋專員張永祥指出,根據今年的海洋廢棄物數據分析,台中以北的垃圾以塑膠碎片居多,台中以南則是保麗龍,主因為北部人口密集、外食族多,依賴一次性塑膠產品;西南海域因牡蠣養殖業發達,支撐蚵架浮力的保麗龍在牡蠣收成後沒有妥善回收,經風吹雨打後就成為海灘垃圾。
荒野保護協會今年9至10月於全台台北、桃園、新竹、台中、雲林、嘉義、高雄、台東、花蓮、宜蘭10縣市啟動18場淨灘行動,動員約6,000名志工,淨灘總長度達16公里,撿拾約7,931公斤、107,618件海洋廢棄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