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骨鬆死亡率高 健保給付針劑預防骨折
新網記者歸鴻亭台北特稿
2014/12/15 下午 05:07:16 / 醫療保健
骨質疏鬆症是女性的專利,髖部骨折只有女性會發生,男性不會有此困擾,根據臨床統計,骨質疏鬆症已成65歲以上男性最大殺手,3分之1髖部骨折發生在男性,而且髖部骨折1年後死亡率高達37%,比女性來得高。
 |
台大醫院骨科部教授楊榮森引用資料說明,台灣年齡50歲以上的女性每3位即有1人會發生髖部骨折;而男性每5人即有1人會發生髖部骨折。(歸鴻亭攝影) |
台大醫院骨科部教授楊榮森表示,全球每3秒即有1例骨鬆骨折案例,而且約有一半發生過骨鬆骨折的人,會有發生另一次骨折的風險。根據骨鬆學會統計顯示,台灣年齡50歲以上的女性每3位即有1人會發生髖部骨折;而男性每5人即有1人會發生髖部骨折。
楊榮森指出,一位62歲的陳先生罹患骨鬆症後,身高「倒縮」3公分,因骨椎出現塌陷,也產生駝背的問題。診斷後發現因骨鬆症,胸椎第12節和腰椎第1節出現「塌陷」,以致駝背、身高矮一截,衛福部健保署去年起即給付類保骨素骨鬆針用於治療骨鬆症的女性患者,今年10月起更擴及給付於男性患者,是骨鬆患者的福音。
 |
成大醫院家庭醫學部副教授吳至行建議在40歲之後最好每年定期做骨質檢測,以及早發現骨鬆,並使用藥物治療。(歸鴻亭攝影) |
成大醫院家庭醫學部副教授吳至行說明,骨質疏鬆幾乎沒有症狀,可留意身高有無變矮,千萬不要以為年紀增長、身高變矮是正常現象,變矮很可能是骨鬆的徵兆,另外,若家族有骨鬆病史、本身有抽菸或酗酒的習慣,或是有風濕免疫性疾病、肺病、氣喘等慢性病,導致需長期使用類固醇,因為皆會對骨質造成不良影響,建議若有上述任一危險因子,在40歲之後最好每年定期做骨質檢測,以及早發現骨鬆,並使用藥物治療。
他說,男性骨鬆用藥今年10月開始有健保給付,半年注射1次,對患者來說很方便,腎功能差的患者也可使用,且能有效增加骨量、降低日後發生髖部骨折的風險。不過,也有患者施打後出現皮膚過敏、上呼吸道或泌尿系統感染的後遺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