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級"刺客"藝術家 呈現戰後臺灣美術風貌
新網記者歸鴻亭台北特稿
2014/12/19 下午 07:57:57 / 文化藝術
國立臺灣美術館自2013年起開始規劃臺灣美術家「刺客列傳」系列展覽,此系列主要以展現臺灣藝術家個人獨特創作風格藉此呈現戰後臺灣美術風貌。
 |
臺灣美術家「刺客列傳」系列展覽的6年級生藝術家。(歸鴻亭攝影) |
國美館館長黃才郎表示,「刺客列傳」宗旨是為了以藝術家個人的創作實踐為詮釋主體,重新敘說臺灣藝術在發展歷程中如何對應時代,從歷史的既定形式裡突破出奇,創造翻轉美學價值的時代脈絡,以1931至1980年出生的藝術家為主,依出生年代每10年為一個斷限,規畫6個世代成為一系列展覽陸續推出。
黃才郎說,6年級生成長於解嚴後的世代,經歷臺灣經濟發展、民主政治成形、大眾流行文化及消費主義多元蓬勃發展。他們沒有歷史包袱或社會集體創傷,相較之前的世代,享有更多資源及高度自由;創作以「生活現實」和「生存境況」為2大主軸,「刺客列傳」希望從藝術家的創作動機展現屬於6年級世代的精神核心及創作面貌。
 |
6年級生成長於解嚴後的世代,經歷臺灣經濟發展、民主政治成形、大眾流行文化及消費主義多元蓬勃發展。(歸鴻亭攝影) |
6年級生的文化養成,多數屬於「雜食主義者」,亟欲脫離舊式教條的制約,而更積極尋找一個嶄新表達的自我價值與形象,強調以「我」為主的主體性和價值觀。黃才郎認為,相較於前幾個世代,擁有更多的資源並享有高度的自由,卻也很快地面臨到全球化及新自由主義的國際激烈競態與挑戰。
 |
6年級世代的藝術家在視覺、知識與符號使用上受到大眾媒體影響很大。(歸鴻亭攝影) |
策展人黃舒屏則指出,6年級世代的藝術家在視覺、知識與符號使用上受到大眾媒體影響很大,科技帶來的衝擊也影響他們的創作形式,出現更多跳耀式思考、更多拼貼、幽默惡搞,甚至是實驗,都是為了打破既定舊式規則,用自己的方式表達新世代的想法。這次6年級生「刺客列傳」藝術展包含20位藝術家,作品雖然風格不一,但都跳脫以往單一媒材表現方式,關注的議題已經不再與大中國意識有關,反而更關注在地生活,探討的議題從政治認同、科技倫理、環境土地到對生活價值的質疑與批判,相當多元,希望從這些藝術家的創作動機和作品中展現出屬於這一個創作世代深度的精神核心與創作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