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加至最愛
檢視信箱
進入商場
前往藝坊
 
現在時間 現在時間

Hi, 您尚未登入喔! 會員 登入 註冊

略過巡覽連結

崎嶇道路通成功 明新科大參賽SPDC堅毅精神相傳


新網記者黃小玲新竹特稿
2015/3/8 下午 09:10:09 / 教育學程

 「堅持理想,永不放棄」向來是明新科大對學生的期盼,學生也在時時求新之下不斷進步,歷年來參加學生競賽累積成果,為的就是要突破現狀,以創新思維來成就不平凡的人生。

今日在國家實驗研究院儀器科技研究中心進行「大專院校學生專業機械設計競賽」國內賽,明新科技大學機械系學生「蝸牛不是牛」組奪得今年度第2名的佳績,第1名從缺。(歸鴻亭攝影)
 自2012年起,美國機械工程師學會(ASME)台灣分會連續兩年在台灣舉辦「大專院校學生專業機械設計競賽」(Student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Conference, SPDC),今日在國家實驗研究院儀器科技研究中心進行SPDC國內賽,報名的學生隊伍包括海洋大學、台灣大學、台北科技大學、清華大學、明新科技大學、逢甲大學、成功大學等7所大專院校電子機械領域之學子,總共有16組,其中2組沒到現場,1組放棄。

 國研院儀科中心主任葉哲良表示,本次設計競賽主題為「救援機器人」(Robots for Relief),參賽學生必須設計一台無線或有線遙控的縮小比例機器人,必須能置入25x25x30公分的限定尺寸箱子的大小,機器人在平地就開始裝填顆粒狀材料,但不可被破壞,搬運過程是通往斜坡、水坑、沙坑、階梯等指定路徑,最後將材料倒入頂層圓洞內後返回原點,限定來回時間為3分鐘。評分標準是以機器人功耗高低、往返時間快慢及貨物負載量多寡為依據。

「蝸牛不是牛」團隊說明參賽的奮鬥過程,認為今日能獲獎是所有同學共同努力才有的成果。(歸鴻亭攝影)
 今年參賽隊伍最多的是來自明新科大,3隊是資工系,3隊是機械系,尤以機械系學生「蝸牛不是牛」組奪得今年度第2名的佳績最為亮眼。SPDC國內賽總召翁子翔表示,今年比賽第1名從缺,因為本次競賽多組隊伍都無法在限定時間內完成,雖有少數組別通過層層障礙,令人振奮,也確實完成來回任務,可惜無人能晉級ASME區域賽資格。

 明新科大機械系楊朝翔回憶,ASME SPDC有6個月準備期,但比賽前3個月才得知訊息,在時間壓力下,他向隊友提出一個計畫,3組隊伍共同製作一台功能最強的機器人,目標是拿下第1。這份強烈信念碰上突發狀況後有了變化,除原本計畫製作2台陸地機器人外,另做1台飛行機器人分散風險,但在資金有限下,必須靈活運來達到獲勝目的。

「蝸牛不是牛」的救援機器人達陣時的精彩時刻,全場響起歡呼聲。(歸鴻亭攝影)
 明新科大機械系蔡松寰以第一台機器人展示說明,掀開鋁板,用現在市面較火紅的Arduino 2560控制晶片板,因程式易學,對於沒有電子、程式背景的人來說,很容易上手,這是考慮的因素。他說,原本想用較小的Uno板,後來發現接起來不夠用,改換接角較多、功能較強的Arduino板。

 楊朝翔表示,過沙坑時有加裝履帶會讓行進更順暢,卻也是此次比賽所碰上的最大問題。履帶原本全是自行設計,經5次改版後試驗,機器人行走於平地和比賽場地都沒問題,但一經過沙坑這道最難關卡,履帶當場爆裂。當時距比賽時間只剩3、4天,以絕不半途而廢的意志和團隊朋友的支持下,3組人馬重新開會討論,想出解決之道。然後賽前一日再請操作者不斷練習,團隊負責修正程式以解操作問題,至於結構修正則由他來執行,今日能獲獎是所有人努力才有的成果。

「蝸牛不是牛」團隊說明參賽的奮鬥過程,認為今日能獲獎是所有同學共同努力才有的成果。(歸鴻亭攝影)
 蔡松寰說,實際參賽跟原使用履帶不一樣,因準備時間不足,而利用學校實驗室現有的履帶,將原本軸距做改造設計。楊朝翔補充,每一格都有固定長度,兩台的履帶總距分別是65和70公分,等於是要裝在機器人上就要去縮小履帶的尺寸。

 楊朝翔強調,當給電圈一個力量,就會釋出相對應的力量,它的扭力和負載太大,等於沒有運轉,馬達一旦過熱,永久磁鐵容易消磁,扭力消失,只剩轉速。另外,馬達散熱功能變差,就會產生熱衰竭問題,導致第1台機器人無法作動,也顯現大陸製馬達雖然只要500元就能便宜購買,除了維修困難,品質也不符合需求。因此第2台機器人就以國產祥儀馬達為主,一顆要價2,300元,但品質卻很穩定。

 該校另一組製作飛行機器人的隊長劉灝透露,剛開始玩空拍時,根本沒接觸過遙控飛機,從社群網站跟其他人做交流學習,創作成品前,遇到許多狀況,甚至載重問題都很困難,靠著不停提問,找到方法。雖然遙控飛機在市面上量產很多,他的團隊卻仍堅持從零開始摸索,連機架都用最新的3D列印技術去製造零件。

明新科技大學另一組則以空中飛行進行「救援」,多次嘗試雖到達目標完成任務,可惜飛不回來功敗垂成。(黃小玲攝影)
 比賽時劉灝擔任操控者,他回想,一路飛上終點但卡在圓洞內動彈不得,回程時很想結束比賽,心中有不能放棄的念頭讓他決定再試試看,將控制器推到底,擔心飛行機器人會在沒有任何安全防護下暴衝,傷到別人,所以壓力也很大。他說,沒有成功最主要是規格設計出現問題,起初想做出高反撞、低軸距的成品,但因不熟悉卻又將理想放大與成功擦肩而過。

 蔡松寰表示,這次3台機器人製作花費將近7萬元,以最容易取得的鋁板為主要材料,經費大部份是學校贊助,只有一部分是學生自行購買或利用現有物件來進行製作。

 明新科大機械系邱辰宇是這次「蝸牛不是牛」組的操控者,對這次比賽表現,他說,平常愛玩遊戲,很熟悉操作手把的觸感,比賽前雖然有些緊張,但實際上場後,這份緊張感已淡忘,完全專注於比賽,一如往常地操作並發揮平常練習的實力,有幸能為團隊盡一份心力,爭取榮譽。

葉哲良認為大部份學生努力還不夠,應該再加強,希望明年會有更好的成積可以出國比賽。(歸鴻亭攝影)
 明新科大機械系助理教授楊榮泰表示,資工系每年參賽,而機械系在2012年第1次參賽就得ASME SPDC冠軍,代表台灣參加亞洲區域競賽,2013年又拿下第2,學生一直維持在一個水平上,今年再得第2名的好成績,不斷地一屆又一屆在比賽中獲獎,這已經是一種傳承。今年的學生全是因為興趣而主動參賽,一切自發性的去做研究,除了他以外,學校也有很多教授都有協助或提供相關資源給學生,儘量在設計或經驗上給他們一個方向,透過師生討論,進行細節修正。

 明新科大機械系分別以3個組別參賽,但其實是一個具有核心思想與團隊榮譽的集合體,所獲得的榮耀不分你我,患難與共的過程才是最大收獲,經歷崎嶇道路通往成功捷徑,亦不遠矣。
頻道:親子銀髮 分類:教育學程
專題:黃小玲 日期:2015/3/8 下午 09:10:09
關鍵字:明新科大,SPDC,機械設計,實驗室,機器人,社群網站,遙控飛機

留言版

文章主題
(回覆時可不用填)
姓 名
評 等
    
Email
驗證碼
ABC (有分大小寫)
留言內容

回覆主題
圖片
     

閱讀更多黃小玲報導
黃小玲報導列表

閱讀更多新網專題
新網專題列表
2024大亞洲藝術聯盟協會鍾經新續任理事長
文化藝術 2024/11/17 下午 07:55:52

閱讀更多新網新聞
新網新聞列表
里仁推廣國產雜糧有成 獲農糧署頒贈感謝狀
產業經濟 2024/11/14 下午 06:10:06
排灣族手紋耆老李直英Liveges Rusiguwan辭世
回憶紀念 2024/11/13 下午 07: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