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屆國際藝術交流展 8旬楊銀釵要創作不留白
新網記者黃小玲台北特稿
2015/3/21 下午 09:12:12 / 文化藝術
文化是人類生活的重要內涵,是國家立國根本,也是國家文明的表徵,故凡文化之國,沒有不重視其藝術文化;藉由文化滋養心靈,透過藝術豐富人文,這是文化部前政務次長林金田對文化藝術最深刻的體悟。
 |
第6屆「藝氣風發─國際藝術交流展」陣容跨越兩岸三地,作品類型有水墨、水彩、油畫、陶瓷及複合媒材。(歸鴻亭攝影) |
「藝氣風發─國際藝術交流展」自2013年首次於長流美術館的桃園館舉辦,獲得國際藝術界很高的評價,延續至今年第6屆,今日起在台北館從3月21日到29日有9天展期。主辦陣容跨越兩岸三地,包括北京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廈門大學藝術學院、山東藝術學院東方藝術研究所、長流美術館及藝氣風發國際展覽館共同合作。此次參展作品類型有水墨、水彩、油畫、陶瓷及複合媒材,即便媒材相同,藝術風格也因人而異,展現樣貌,各有所好。
本次參展藝術家來自美國楊甯平,中國董慶文、王洁,日本平木節子、中島裕司,韓國李庚娥,馬來西亞黃筱莉,台灣游守中、柯適中、林鴻模、江美惠、一刀陳聰、曾松香、何志隆、楊秀櫻、陳銘鏡。另外以團體單位代表參展的包括詩婢家畫院的胡冰、張璞一、郭汝愚、劉德揚、鍾士敏,台灣藝術家法國沙龍協會的楊銀釵、陳秋霞,日本形象派美術協會台北支部的楊世全,中華梅花文化藝術交流協會的包容,春雨藝術有限公司的江雨桐、林授昌,胡說草堂文化會館的胡九蟬。
現年80歲的楊銀釵參與這次畫展,正是活到老,學到老的生活典範。1936年出生於新竹,正因為她從小就熱愛藝術,1947年仍在學就代表學校,榮獲第2屆新竹美展市長獎,自此屢獲佳績。
楊銀釵回想,婚後為了生活便開設電鍍製造工廠,直到在1992年退休時,把工廠中的素材轉換成圖畫,開始在畫布上嘗試用沙、木屑等媒材去作畫,後來為了充實自己學習更多技巧,便到美國上課修習課程,學成歸國後,就以水中畫為主。
 |
現年80歲的楊銀釵是這次畫展年歲最高的藝術創作者,她的經歷和年紀足以讓人深感佩服對藝術的熱愛。(歸鴻亭攝影) |
她認為,多元作品可轉換多元材料,現階段都專心於作畫上,心無旁鶩,想把這些創作都留給自己的子孫,如此一來人生才不留白。畫畫對她來說,很幸運的是可以結交很多藝術界好友,彼此之間以最喜愛的藝術作交流,談論藝術心情就會很愉快,所以多元化作品能讓心靈作用越來越開放。
楊銀釵表示,作畫時,以油畫顏料、壓克力顏料、水墨、複合媒材為主軸,當媒材越多,她的創作力就會越強,能創作的範圍就更廣,她也以藝術而感到愉快且幸福。因此在這次展出的8幅作品中,就有5幅是以多媒材創作而成,另3幅才是油畫創作。
在1999年至2009年中,楊銀釵舉辦過個展24次,出版畫冊5輯,聯展上百次,應邀展於日本、雪梨、中國、法國、韓國、美國、台灣等國家,以她的經歷和年紀足以讓人深感佩服她對藝術的熱愛一直永不放棄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