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紹嘉與王健詮釋德沃札克大提琴協奏曲
新網記者麻念台台北特稿
2010/12/9 下午 09:12:19 / 文化藝術
對愛樂者來說,德沃札克《b小調大提琴協奏曲》是必聽作品,大提琴家王健則說,這是必拉曲目。
 |
國家交響樂團音樂總監呂紹嘉與大提琴家王健的碰撞。(歸鴻亭攝影) |
德沃札克這首充滿浪漫情懷,被約翰‧克拉芬指為所有大提琴協奏曲最經典的作品,與他在美國加入新大陸見聞的《新世界交響曲》、《美國絃樂四重奏》最大的不同,是充滿思鄉感情的作品。
若是以旋律與曲風來比較,連被尊為貝多芬、布拉姆斯與柴可夫斯基三首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或是再加上孟德爾遜e小調都無法比擬的,則是布魯赫的《g小調小提琴協奏曲》有接近的感動力量。
今日上午國家交響樂團在音樂總監呂紹嘉指揮下,與王健走一遍德沃札克這首傑作,王健拉得頗為平穩但很細膩,以東方大提琴家來說,他拉得不像馬友友那樣大度瀟灑,也不若日本大提琴家堤剛那麼連神情都激昂衝動,在呂紹嘉帶領下流暢將三個優美樂章充塞音樂廳每個角落。
問到他被稱為馬友友的接班人一事,王健非常謙虛表示,沒有人能接馬友友的班,他音樂的獨特性與創新的國際觀是無法比較的,不可能也作不到模仿他,會與馬友友相提並論是一種鼓勵,會一直追求自己的特點。談到演奏風格的異同,王健認為,演奏家本來就各有風格,沒有任何一位演奏家能夠容納所有的表現,應該聽眾也會各有不同的理解,自身只有儘量作最好的演出讓大家喜歡,總會有自己的聽眾。
 |
呂紹嘉(左)與王健(右)接受電子媒體聯訪。(歸鴻亭攝影) |
不過,王健特別推崇呂紹嘉,他說,自己已經和世界上許多最優秀的指揮合作過,他敢保證呂紹嘉絕對比那些西方名家優秀,希望大家不要迷信西方的指揮,一味崇洋媚外,台灣要多支持自己夠水準的好指揮。
呂紹嘉則指出,每位音樂家都是不同的,王健與馬友友就是不同的個體,各有各的全面風貌;王健有他成熟的一面,音樂中充滿自然的內涵,他們在歐洲合作過艾爾加的協奏曲,10年前王健便已與NSO合作過德沃札克這首作品,因此呂紹嘉很期待這次一起合作,他說,不論愛樂者擁有多少版本這首德沃札克大提琴的經典錄音,是永遠比不上親自在音樂廳聆賞的價值的。
12月10日晚上7點30分在國家音樂廳,NSO音樂總監呂紹嘉與大提琴家王健一同演出德沃札克的大提琴協奏曲,是多麼令人期待的一場音樂會;偷偷告訴明日要衣冠楚楚前往欣賞的紳士淑女,聽完德沃札克要多鼓掌給兩位音樂家鼓勵,就會多聽到柴可夫斯基的《如歌似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