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代文學史研究學者陳子善談梁實秋胡適張愛玲
新網記者麻念台台北特稿
2015/5/1 下午 10:52:16 / 經史子集
遠景出版社發行人葉麗晴多年期盼成立的飛頁人文獨立二手書屋剛剛成立,立即邀請中國現代文學史研究學者陳子善,今日午後在書屋地下室小而美的空間暢談他所熟知的梁實秋、胡適與張愛玲。
|
遠景出版社發行人葉麗晴創辦飛頁人文書屋,邀請中國現代文學史研究學者陳子善暢談他所熟知的梁實秋、胡適與張愛玲。(歸鴻亭攝影) |
台灣文學研究者應鳳凰介紹曾參加《魯迅全集》注釋工作,在周作人、郁達夫、梁實秋、臺靜農、張愛玲等現代重要作家作品發、整理和研究上有重要貢獻的陳子善,對近代文人的瞭解經驗。
陳子善表示,現在要做任何研究,靠網際網路就可以獲取大量資訊,但是縱如西方先進國家,也還沒有將所有文獻資料全部置入電子資料庫,而且做學問仍要靠自己的文化素養,否則縱使網路資訊量龐大,還是無法找到全部的內容。
他舉例說,許多重要作家都曾用不同筆名來寫作,若是不知其某一筆名,就很難在浩瀚電子檔案裡找到珍貴的資料,而從舊有的印刷品裡找材料,雖不像網路蒐尋馬上可以得到需要的內容,卻也常有意外之喜,「例如在找張愛玲的資料,翻閱間會偶讀應鳳凰的資訊」。
|
台灣文學研究者應鳳凰(左)介紹陳子善對近代重要作家的研究成果。(歸鴻亭攝影) |
陳子善提到他曾找出一篇一般人都認為是梁實秋作品的文章,他考證其實是梁實秋兒子仿其父筆調、語法寫的,「在大陸縱使梁實秋的作品,如《雅舍小品》當然十分重要,但他的一些與政治評論有關的文字則還是禁止出版的」。
談到在中國研究近代文學家,陳子善認為,當然還是會有一些限制,在上一世紀八零年代以前,台灣的報紙雜誌在大陸是禁止訂閱的,所以對那個時期以前的台灣文壇動態剛開始其實並不清楚,如六零年代台灣重要的《純文學》、《現代文學》與《文學季刊》,甚至當時的鄉土文學論戰,都是後來解禁開放後才知道的。他也幽默的說,「那時大陸還在搞『文化大革命』,也沒心思研究」。
縱使到現在,天下遠見雜誌主編項秋萍提到她編輯齊邦媛的《巨流河》,要在大陸出版審批時還遭遇許多地方必須刪改的命運,陳子善指出,站在政治立場上當然會有這種問題,但是也仍有「疏通」的管道,好好溝通還是可以在許多方面取得共識的。
|
陳子善替葉麗晴(左)親自簽名遠景出版的兩本陳子善著作。(歸鴻亭攝影) |
他也舉出大陸目前也仍有許多有關魯迅與胡適到底誰比較偉大的論戰,多少牽涉政治氛圍,而陳子善原本在張愛玲過世的1995年想辦紀念活動,正巧那年是抗日勝利的50周年,「怎麼能夠在這樣的日子辦曾與漢奸胡蘭成好過一陣的張愛玲紀念活動?」在這方面,真的須要未來的掌權者有智慧解開這類的意願形態禁忌。
而對張愛玲作品的詮釋,陳子善舉李安改編的《色,戒》,因為李安是大導演,所以比較強勢,會在電影表現自己的看法,「若是我來導,一定完全忠於原著」。
|
葉麗晴與陳子善合影。(歸鴻亭攝影) |
陳子善特別透露,過去胡適大都只有他的生活與留美日記出版,台灣早年有《胡適四十自述》等,但對於他包括結婚時期等的日記卻付之闕如,最近上海人民出版社從收藏家手中取得許多胡適的日記,正好有他結婚時的日記,可以一窺他為何採用中西合併的結婚儀式的論說;而胡適喜歡攝影,在那個年代拍照是很奢侈的興趣,胡適卻每天都在日記裡附上當天拍的照片,並且有詳細的說明,他也喜歡把剪報貼在日記上,「對研究胡適來說這是極珍貴的資料,也是最具收藏價值的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