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理志工心情 亞東醫院社工師張瀞云深獲志工認同
新網記者林富貴新北特稿
2015/7/23 下午 05:12:10 / 溫馨故事
與人相處隨和、細心又認真的私立亞東醫院社會工作室社工師張瀞云,畢業於弘光技術學院護理科畢、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學系,目前仍在台北大學社會工作所攻讀碩士學位。
|
張瀞云督導(左)親切的與志工譚先生互動。(林富貴攝影) |
擔任社工前,張瀞云曾於恩主公醫院外科加護病房擔任護理師約2年8個月,後於亞東醫院任職,社工服務年資長達12年,現為亞東醫院社會工作室督導,督導經驗3年;回想起剛擔任社工時,張瀞云謙虛表示,因當時沒有經驗,會談能力較弱,服務2年後,覺得自己進步不少,她也變得更有自信,現在面對任何個案,她也都會盡力克服。
目前負責志工管理業務的張瀞云說,志工乃無給職,她是以同理志工的心情來面對志工伙伴們;志工畢竟不是正式員工,難免無法遵守志工規定,如值班時非必要不要看診,當發現這情況時不要立即指責,反而先同理志工就醫的需求再告知規定,通常志工會感到抱歉,但如果沒有同理志工的心情立即說明規定,甚至出現責罵的語氣,反而容易造成志工反彈。張瀞云認為,成就與重視十分重要,志工的服務士氣來自對組織的歸屬感,組織的歸屬感來自於運用單位的重視,以及服務中所帶來的成就感,因此需要肯定志工的付出,感受到被需要才能獲得成就感。
張瀞云強調,不能相信眼睛所看,需要深入去了解志工的行為;因志工多數是中年人,還有部分年輕人及老年人(亞東醫院最年輕志工17歲,最年長82歲),且來自四面八方,不同的家庭、教育及文化背景出現不同的行為表現,有時行為表現未必符合社會期待的狀態,因此不要因眼睛所看而急著下判斷,而需要深入去了解行為背後所隱含的想法及思維,從根本思維去了解才能真正解決問題。
|
面對志工的問題,張瀞云督導都會一一客氣回答。(林富貴攝影) |
此外,張瀞云認為,志工是一個小型社會,人與人相處難免會有衝突發現,很多志工都需要志工督導可以協助排除,很多時候紛爭來自溝通不良,甚至有時志工在氣憤下的用字遣詞也會變的很嚴重,志工督導傾聽的時候需分辨問題的嚴重性,如果事情不大不需要急著處理,給志工時間有時候事情會自然迎刃而解。若能時時關心志工,讓志工感受到溫暖才能增加志工的歸屬感,志工對組織有歸屬感,自然就會願意繼續付出。她的用心除獲得許多志工認同,也非常值得大家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