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瘤病友外觀異於常人 社會大眾不應歧視排擠
新網記者張聿明台北特稿
2015/8/1 下午 06:16:16 / 醫療保健
血管瘤是一種常見的幼兒先天性皮膚異常,為新生血管過度增生所造成的良性瘤,除影響外觀外,對病人心理亦容易造成傷害。
|
長庚整形外科醫生張承仁說明血管瘤是一種常見的幼兒先天性皮膚異常。(張聿明攝影) |
長庚整形外科醫生張承仁表示,血管瘤雖在身體表面任何部位都可能發生,但卻以頭、臉、頸部發生機率最高,過去人們嘗試用乾冰冷凍療法或皮膚移植來治療,均易留下疤痕,直到雷射的發明,才讓此類血管瘤有了一套標準療法,也減少留下疤痕的機會。
他說,血管瘤長在眼皮、外耳、唇部等,會妨礙視力、聽力、吸吮等功能,甚者因外傷或其他因素造成流血不止。一般常見的先天性血管瘤有「草莓狀血管瘤」及「酒色斑血管瘤」。草莓狀血管瘤為一深紅蕈狀、柔軟、不規則隆起的腫瘤,初期會隨幼兒成長而迅速增大,2歲後則逐漸變小,50%在5歲左右學齡前然消褪。酒色斑血管瘤為一扁平鮮紅成紫紅色斑血管瘤,為一種微血管性的畸形,隨著年齡逐漸擴大、加深顏色,但是不會自然消褪。
|
從香港前來台灣舌頭上長出血管瘤的呂小姐再長庚治療後改善很多。(張聿明攝影) |
一般酒色斑血管瘤及淺層草莓狀血管瘤,以染料雷射治療的結果相當好,配合動力性上皮冷卻系統的使用,將可提高療效、縮短療程、減少醫療費用。新型V光束染料雷射則更進一歩,除俱動力性上皮冷卻系統中,專一的奈米595nm波長及多變式脈衝(450微米及1500微米),使將在難纏的血管瘤及血管病變上更見效果。多樣式光點(5,7,10微米)可適用在不同形式的病變。也成了治療血管瘤及血管畸型的新利器。
|
張汶婍左臉長了直徑約十多公分動靜脈畸形瘤,成長過程中時常飽受旁人異樣的眼光,今日父親張進榮(右)陪同呼籲,顏面傷殘的患者更需要社會大眾的關懷。(張聿明攝影) |
但張承仁也提醒,雖然新型的雷射能解決先前無法處理或醫治的疾病,但雷射也並非萬能,建議在做任何手術前,與專家先做術前的溝通、評估及術後的衛教,才是達成最佳療效的途徑。
香港的呂小姐在舌頭上長出血管瘤,不但說話近時都很不方便,更是影響觀瞻;過去不論在香港及廣州的治療效果都不是很理想,有次無意間上網查到長庚醫生張承仁的醫療經歷,決定來台灣嘗試,經歷約3週的療程後,讓原先舌上的血管瘤消掉許多,可以正常的說話。
|
長庚紀念醫院今日舉辦「血管瘤病友座談會」,提供病友、家屬及一般民眾疾病相關資訊。(張聿明攝影) |
今年大學畢業的張汶婍左臉長了直徑約十多公分動靜脈畸形瘤,走在路上總是惹來異樣眼光,成長過程中時常飽受旁人異樣的眼光,特別是在外面遇到其他家長或小孩故意閃躲他們時,使他們備感不尊重及難堪。張汶娸呼籲,顏面傷殘的患者更需要社會大眾的關懷,絕非異樣眼光的歧視,自己小學及國中時期,也被同儕言語霸凌或排擠,使她自信心受傷。
張承仁鼓勵每位顏面傷殘患者應以樂觀及勇敢的心態面對所有挑戰,同時要教育社會大眾關於這方面的知識,彼此以同理心對待,才是真正的解決之道。他呼籲家長若發現孩子有早發性的徵兆,一定要盡速就醫,或可有效抑制血管瘤的生長,避免因外觀異於常人而造成心理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