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木偶劇團進駐中正演藝廳 演"孫悟空大鬧水晶宮"
新網記者鄒孟芸台北特稿
2015/9/4 下午 06:50:30 / 文化藝術
台灣布袋戲和傳統偶戲、音樂、工藝之美,看台灣布袋戲就可了解台灣文化,台北木偶劇團將這庶民文化重新包裝,即日起至9月20日,連續17天,在中正紀念堂管理處中正演藝廳每天駐點演出兩場取自《孫悟空大鬧水晶宮》的一段,藉由劇情的轉變與空間的變化,使觀眾在此節目中,欣賞到台灣不同時期偶戲之美,將台灣文化特色介紹給國內外觀眾。
 |
台北木偶劇團在中正紀念堂管理處中正演藝廳每天駐點演出兩場取自《孫悟空大鬧水晶宮》的一段。(歸鴻亭攝影) |
中正紀念堂管理處處長林慧芬致詞表示,中正紀念堂希望國內外遊客蒞臨參觀館內各項展覽外,也能欣賞台灣具有本土特色的表演藝術,這次上檔的台北木偶劇團成立於2010年,由台灣國寶級布袋戲大師李天祿啟蒙,師事陳錫煌、李傳燦兩位老師,以保存傳統偶戲表演藝術、提升偶戲表演素質,創造台灣偶戲國際為台為創立宗旨。這次的演出,該團針對定目劇精心製作與編排,結合金光大型佈景及傳統彩樓戲台,搭配使用台灣不同時期之戲偶與場景,營造台灣偶劇發展的藝術表現與演出手法差異,其次搭配現場演出伴奏,使觀眾在視覺與聽覺上,獲得最具台灣味的傳統藝術享受。
 |
《孫悟空大鬧水晶宮》適合親子、兒童、國際友人等一同闔家觀賞。(歸鴻亭攝影) |
團長林永志說,《孫悟空大鬧水晶宮》劇情主要取自孫悟空大鬧水晶宮一段,內容描述孫悟空在花果山水濂洞稱王,一日牛魔王見此地風景秀麗便命小妖前去佔據,與小猴子展開一場大戰。苦無兵器的孫悟空與牛魔王打得天昏地暗,遂在小猴子的協助下赴東海水晶宮借兵器,不料卻在水晶宮內引起一場紛爭。本劇非常適合親子、兒童、國際友人等一同闔家觀賞,劇中孫悟空的武打、跳窗、耍金箍棒等動作,展現了台灣傳統偶戲的掌中藝術,而精心製作的蝦兵蟹將戲偶十分逗趣,配合水晶宮海底世界的氣氛打造,展現傳統布袋戲用心創新的一面。
 |
《孫悟空大鬧水晶宮》介紹台灣不同時期偶戲之美,將台灣文化特色介紹給國內外觀眾。(歸鴻亭攝影) |
台北木偶劇團不僅2013年首次受北京教育局的邀請,赴當地進行校園巡迴20場的推廣演出,而這也是大陸地區,首次有傳統布袋戲劇團前進校園推廣的計畫,更是在林永志的帶領下,該團2012年至今榮獲文化部的新興扶植團隊,以及2012年獲選雲林第6屆偶戲金掌獎之「最佳團隊演出」及「最佳創新劇本」,展現年經團員的企圖心與用心。
「沒有傳統,文化意涵難以彰顯;沒有創新,傳統生命無從延續」。林永志表示,台灣木偶劇團堅持著老師傅們所流傳下來的信念與技藝,並結合多元的表演型態,吸納著布袋戲的傳統精神,實驗著布袋戲的無限可能,拓展布袋戲的寬闊視野。歷經3年的經營,在演出方面,針對不同場合與對象,設計各種不同形式的表演活動內容,尤其注重校園藝術教育之推廣,將傳統藝術向下扎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