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藝人變老蠶 北美館推出奚淞"心與手三部曲"畫展
新網記者歸鴻亭台北特稿
2011/1/19 下午 10:57:14 / 文化藝術
自稱曾經是慘綠少年,內向而自閉的奚淞,將於22日起在台北市立美術館首度舉辦《心與手三部曲》個人作品回顧展。
 |
奚淞將於北美館舉辦"心與手三部曲"作品回顧展。(歸鴻亭攝影) |
是畫家也是文學家,今年66歲的奚淞過去一直自稱手藝人,今日他卻說自己是一個老蠶,因為20多年前他的母親過世,奚淞發願每月以毛筆白描觀音菩薩畫像,共繪製了33幅,因之多年來對佛法有深刻體認,去年他在中山堂以「尋找一棵菩提樹」開畫展前後,重修20年前的33幅白描觀音菩薩畫稿,感覺到心順筆也順,白描觀音畫筆墨線條自然流動,就像老蠶吐絲一樣,觀音的容顏也多了一抹微笑。
這次的展覽奚淞則以「尋找一棵菩提樹」為序曲,再分別以「靜─三十三白描觀音菩薩」、「淨─《大樹之歌》佛傳油畫」以及「敬─《光陰》靜物畫系列」三個作品主題開啟他一生的追索。
 |
奚淞導覽友人從印度贈送的朴提種子種植的菩提成長時繪畫的畫作。(歸鴻亭攝影) |
奚淞指出,過去很少展出作品,自己創作30年的回顧,忠實紀錄他的心路歷程,過去畫的觀音是嚴肅的,現在畫的觀音是微笑自在的,希望大家透過畫作體會他這一生禪修所得,體會他一路走過的生命歷程。
1947年出生的奚淞,藝專畢業後,在1972年赴法留學,3年間於巴黎美術學院、巴黎17版畫室學習,1975年返台先後在《雄獅美術》及《漢聲》雜誌擔任編輯,長期投入民俗鄉野調查、兒童叢書編寫策劃等工作,並在報章專欄發表系列木刻版畫與散文,題材包括中國古神話故事、花卉植物、鄉土人物、佛經故事等,1988年後沈潛習佛,以白描觀音、禪修靜物及佛傳故事為題孜孜不倦創作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