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藝術"感測體" 與觀眾產生視覺聽覺觸覺互動
新網記者周芷萱台北特稿
2011/2/19 下午 10:18:35 / 文化藝術
台灣當代藝術愈來愈另類,而且與科技整合出新的樣貌,當代藝術館今日起至3月20日就在台北捷運中山地下書街與電視牆展出開拓性極強的「感測體」數位藝術展。
 |
"感測體"能讓觀者利用手勢讓牆上壁畫變換不同顏色。(周芷萱攝影) |
這項由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多媒體動畫藝術研究所指導教授林珮淳、李家祥帶領,11位台灣新代青年藝術家江柏勳、王博生、詹嘉華、許芷瑄、邱馨瑩、陳俞安、尤易彥、曹博淵、卓桀緯、李正霖、蔡昕融展出,將電腦程式與光、影、聲音、動態等判斷指數建構成一個龐大的感測系統,巧妙的將此感測系統放入作品,來吸引觀眾認識藝術家的觀念,且觸動了觀眾的人體感測器而加深了作品的意涵。
 |
觀眾利用感應裝置作出指定動作就會與作品產生互動。(周芷萱攝影) |
林珮淳表示,人體就是一個巨大的感測器,以視、聽、觸、嗅、味覺五感來體會周遭的世界,這次以身體感知為題,企圖開發在視覺之外的感官新體驗,特別強調身體存在與環境之間的積極互動交流、多元化性感知性創造的激發反映,都是顯著身體與環境的互動、協調、及連結,相信這樣一個巧妙的呼應。
李家祥認為當物質性的感測器與人體的感測器交流時,並也共同創造了更多感知的想像力與無限的體驗空間,這正是本次展覽「感測體」所要敘述的感測能量,有別於以往著重視覺表現的藝術特質。
展覽現場利用感應裝置作出指定動作,就會產生互動,可見的白色玫瑰隨著光線走走停停,牆壁上的壁畫也會隨著手勢動作變換不同顏色,擺脫以往藝術品表現方式,每個作品都藏有玄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