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健昭"A NEW HISTORY OF TAIWAN"新書發表
新網記者杜宥彤台北特稿
2011/3/4 下午 10:15:59 / 經史子集
中國孔子和平獎得主連戰,出席中央通訊社董事長洪健昭的《A NEW HISTORY OF TAIWAN》新書發表會時,稱過去10年為「失落的10年」,引用連雅堂「國可亡史不可滅」,並期許兩岸和平發展。
 |
連戰(右一)與心聞界人士出席洪健昭新書發表會。(彭夢竺攝影) |
洪健昭表示,中國人寫的第一部台灣歷史是連橫的《台灣通史》。他為了強調台灣的地位,「因為我是台灣人」抱著捨我其誰的使命感而寫下《A NEW HISTORY OF TAIWAN》。
連戰說,洪健昭從事新聞工作又長達50年,寫的新台灣史,將五都選舉也包含在內,是一部可讀性極高的書籍。他認為,書寫台灣的外文書籍眾多,各秉持不同的觀點,洪健昭的書是一本正確的歷史,有撥亂反正的作用。
連戰引用連雅堂「國可亡史不可滅」,並提到和洪健昭一起在野時,服務於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他指出,過去10年為「失落的10年」,也是兩岸上有重要發展的時候,可謂兩岸關係的轉捩點。
 |
連戰(右一)與心聞界人士出席洪健昭新書發表會。(彭夢竺攝影) |
教育部次長林聰明致詞表示,目前台灣外籍生約38,000人,「SCI(科學引文索引)是全世界第15名」。探討台灣為何能讓世界刮目相看,可以閱讀洪健昭的《A NEW HISTORY OF TAIWAN》。
卓越新聞獎基金會董事長陳世敏指出,台灣媒體的水準有問題,關鍵在於台灣缺少環境,「傳媒在成長的過程很粗糙」。期許媒體人進入傳媒後,仍需持續學習進修,隨著環境與機會成長。
陳世敏稱許洪健昭是「典範」,「以學術的細膩,專業的敏銳」於退休後完成本書,將台灣的地位予以界定。
英文中國郵報社長黃致祥稱洪健昭為學長,在美國南伊利諾大學以9個月時間拿到碩士學位的只有洪健昭1人。
他回憶,民國54年,上班第一天遇到颱風,只有兩個人進公司,洪健昭竟然就將隔天英文中國郵報的新聞整理出來。
黃致祥比較歷史與新聞的差異,昨天的新聞成為今天的歷史,歷史是歷久彌新的,兩者共同點:追究事實、公正、持平。
他提到,洪健昭任中華民國駐義大利代表時,出版《HISTORY OF TAIWAN》為本書前身,當時500本很快售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