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屆宗教文學獎今頒獎 著重文學成熟完成度
新網記者麻念台台北特稿
2011/3/12 下午 10:09:17 / 宗教哲學
什麼是宗教文學?佛教辦的宗教文學獎會給基督思想不得拜除祂之外偶像的文章得獎嗎?回教文學裡的一手拿可蘭經一手拿圓月彎刀傳教的思想能得到宗教文學獎嗎?
 |
第9屆宗教文學獎獲獎者與主辦單位評審委員合影。(歸鴻亭攝影) |
這個問題就如同聯合報辦的活動,不管是不是好的、有新聞價值的,中國時報、自由時報會刊登嗎?台視、中視或華視的節目,八大、東森或TVBS會有興趣播報嗎?
在今日由財團法人靈驚山佛教基金會、世界宗教博物館、聯合報副刊、聯合新間網合辦的第9屆宗教文學獎贈獎典禮,以〈循環〉詩作獲得新詩獎首獎的吳文超致詞時表示,宗教可以是很平靜的,也可以是很激昂的,要用什麼樣的角度去看文學和宗教的關係,以他的認知,宗教可以救人,也可以成為一種殺人的工具,因為它的號召可以執行某種神的旨意,但他不曉得那種才是真正神的旨意,因為無法參透,只好說其實不管這冥冥之中的主是那一個宗教的主,祂可以慈悲,也可以殘忍,在輪迴中把殘忍解釋成淬練,把慈悲認為是一種恩典。
 |
上為短篇小說類首獎得主包冠涵(右),下為新詩類首獎得主吳文超(右)。(歸鴻亭攝影) |
這次宗教文學講評審團召集人漢寶德則說,現在的社會,文學已經不很受到重視,過去報紙的副刊很重要,現在翻到報屁股也找不到副刊,宗教文學獎更難受到重視,現代的藝術文學強調的是人性社會的負面為主,年輕人美其名為創新,實際上是脫離人性,所以更有舉辦宗教文學獎的必要。
第九屆宗教文學獎包括短篇小說類,首獎為包冠涵的〈耳與耳〉,二獎林牧民的〈給Teacher的信:無神底日子〉,三獎陳韋任的〈剪芳達〉;新詩類首獎為吳文超的〈循環〉,二獎王宗仁的〈現在〉,三獎曾翎龍的〈農夫〉。
依照評審的共識,這次評選是以一般文學獎所考量的成熟度和完成度為主,選出較多元化的作品,並沒有特別強調宗教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