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國100年 青舵獎展現台灣新生代軟實力
新網記者高珮詠台北特稿
2011/3/27 下午 10:00:13 / 電子政府
由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主辦的青舵獎頒獎典禮,今日在西門紅樓舉行,邀請總統馬英九頒獎,得主有池紹華、陳翔方、劉竹芳、戴裕霖、彭嘉慧、王裕翔、劉佩菁,以及三個團隊,夢想之鄒志工團、琵雅山工作團隊、2010年清大國際志工尼泊爾團。
 |
總統馬英九與青輔會主任委員李允傑與青舵獎得主合影。(高珮詠攝影) |
馬總統表示,年輕人以及團隊服務社會的精神敬佩欣慰,志工是充滿了希望、和平、人道精神、新科技和文化的領航者,讓世界看到台灣在國際上的軟實力,這次的311日本賑災,就是台灣愛心的見證,期盼這份仁愛精神能一代代的傳承下去。
他說,正直、善良、勤奮、誠信、進取、包容6個核心價值,在10位年輕人身上都可以看得到,代表他們實踐長期以來,支撐台灣社會的道德基礎。
青輔會主任委員李允傑強調,得獎者有三點共同元素,熱情、創意和積極,行政院青輔會相當重視年輕人的聲音,這次青舵獎豎立起青年們的典範,青輔會和青年朋友一起打拼,迎向需要青年領航的世代,與大家攜手合作, 建立實現自我的平台。
池紹華說,很高興在校期間就開始做志工回饋社會,現在以免費剪髮的方式,為弱勢族群服務,減輕他們的經濟負擔。
陳翔方提及志願服務很需要社會資源的支持,希望能有愛心企業贊助,幫助更多偏遠學校的孩童。
 |
馬英九與李允傑合影。(高珮詠攝影) |
夢想之鄒志工團指出,他們希望阿里山的鄒族孩童活得更有勇氣和動力,開創自己的人生,不是要海誓山盟,而是能做到細水長流的服務。另一位得獎者劉竹芳,願意細心傾聽弱勢的聲音,讓社區充滿正面的能量與希望。
琵雅山工作團隊在泰雅族文化傳承、生態保育的方面,花了相當的努力與心思,延續泰雅族的傳統文化精神是他們的核心理念。
戴裕霖提到,台灣跟世界是密不可分的,有熱情就能去改變,讓台灣的醫療勇敢走進世界的每個角落發光發熱。
2010年清大國際志工尼泊爾團克服水土不服的問題,從事尼泊爾落後地區的服務工作,他們抱持著部分國界的精神,為他人服務。
青舵獎孝行美德類獲獎者彭嘉慧,父親在她18歲到來前辭世,從國中就開始照顧罹患罕見疾病的母親,她知道自己沒有叫苦的權利,社會的幫助和溫暖,使她常懷感恩心。
 |
公私協力團體代表與馬總統共同宣告"青年築夢計畫計劃"啟動。(高珮詠攝影) |
青舵獎體育弘揚類得主王裕翔說,感謝老天爺賜給他健壯得身體,讓他有機會在國際體壇展現所長,他會永遠為國家體育界奉獻作回報。
罹患罕見疾病「泡泡龍病」的劉佩菁,獲得這次的特殊貢獻獎,她並沒有因為病痛放棄自己,反而不斷力爭上游,並將她的畫作,廣播以及鋼琴演奏投身公益,這種博愛的精神,鼓動人心又充滿期盼,令人動容。
李允傑還邀請陳武雄、張平沼、張大為、陳世銘、賴文祥、葉政彥、張德聰、林柏榕等各公私協力團體代表,與馬總統一起揭示重要青年政策「青年築夢計畫」,期望協力達到「照顧弱勢 改善貧富差距;社會有愛 青年築夢踏實;青年有感 共創黃金未來」。
青舵獎總共有600多件個人或團體報名,合計超過3千人。經過2個月評審,終於選出10名獲獎者。